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加速發展,機器人在慢慢取代人類的大部分工作,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不知不覺地改變,世界各大經濟體也在從政策上嘗試變革、探索,以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2019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實施的新個稅法和社保等非稅收入由稅務機關征管等政策,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這背后孕育著一場人類工作形式的巨變,這是時代進步的產物,不知你是否已經意識到了?
數據顯示,美國公司去年部署的機器人數量達到歷史新高,而且這種部署發生在各行各業。
2018年全美公司采購的機器人數量達到35880臺,同比增長7%。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歷史上大多數機器人都是由汽車行業購買的,但去年16702個機器人流向了非汽車公司,同比增長了41%,而汽車行業的訂單則下降了12%。
而且各個領域企業采購的機器人數量都在上漲:食品和消費品占有48%、塑料和橡膠占有37%、生命科學占31%、電子產品占22%。
總的來說,18年汽車行業占北美機器人總出貨量僅有53%,是2010年以來的最低比例。
先進自動化協會總裁說雖然汽車行業是最先在北美實行的機器人技術,不過有其他的行業發現人工智能也很高興。而且中小企業利用機器人可以更好地迎接挑戰,增加競爭力。
此前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全國約有四分之一的就業崗位較有可能被自動化技術取代。
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引起的人們大范圍失業,我們稱之為“技術性失業”。
根據下面的圖表我們能看出,深淺不同的紫色展示自動化在不同地區對就業威脅的大小,有最少35%的人受到就業威脅的地區主要出現在美國腹地。如果真的會被取代的話,城鄉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總體而言,自動化和技術性失業應當是全球經濟的一項重大長期利好,關鍵挑戰在于如何以惠及所有人的方式來實施這些而結構性改革。
2025-03-17 12:35
2025-03-12 17:36
2025-03-12 16:56
2025-03-07 14:59
2025-03-05 15:37
2025-03-03 09:55
2025-03-03 09:51
2025-03-03 09:51
2025-03-03 09:49
2025-02-26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