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我國在大力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著力促進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能力提升與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農業始終是各國的核心基礎產業,農業領域競爭也愈發激烈。因此,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水平增長,加強農業科技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近年來,基于國家農業政策變化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我國農業產業日益向數字化升級,數字農業漸趨走向落地。特別是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崛起,機器人與無人機等智能科技產品的應用,數字農業迎來了新的突破契機。
無人機推動數字農業新發展
作為低空的“王者”,無人機正逐漸從科技工具向“基礎設施”轉型,“足跡”遍布各行各業與日常生活場景,并且愈發呈現出豐富多元、便捷高效的應用優勢。目前,我國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趨于成熟,產品競爭力也不容小覷。
在民用無人機領域整體積極形勢影響下,我國工業級無人機市場快速擴張,各型無人機、特別是多旋翼無人機在農業植保、農業監測、地理測繪、海洋巡查、消防救援、交通執法、影視拍攝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農業是無人機企業最為看重的市場之一,這也推動了農業無人機概念的興起。
實際上,農業無人機主要是指植保無人機。以往,傳統植保方式多以人工進行作業,不僅效率較低、成本較高,而且還會對作業人員造成一定安全隱患,施藥量過多也會影響生態環境。而植保無人機的應用則很好地破解了上述難題,既降低了人力成本投入,又提升了作業效率,還能減少用藥量,避免污染土壤、水源。
無人機的應用,意味著能夠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農藥等相關資源,還能借助平臺特性,及時、精準地搜集農業數據,提升數字農業的透明度,為農戶和農業企業制定、調整相關舉措提供參考。此外,消費者也能借此獲知農業產品的來源,增強消費信心。
當然,對于目前的農業無人機應用而言,還面臨著一些挑戰,如確保數據安全、加快完善標準、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高產品性能等。在數字農業背景下,數據安全與隱私安全是重中之重。要知道,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產業化落地日趨深入的情況下,數據的價值正水漲船高。
人工智能助力數字農業新變革
2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9.6%;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農村網民規模達2.22億。正是得益于發達的互聯網技術與較高的普及率,以及龐大的網民規模,我國在大數據產業發展上才能取得領先優勢。
具體到數字農業發展而言,物聯網系統的部署以及農業無人機的應用,對于促進數字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提升數字農業的信息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日益增長的農業大數據,也亟待進行分析、利用,發揮出其巨大價值。
現如今,人工智能熱潮席卷全球,引發各國競相布局。人工智能“包羅萬象”,其中深度學習、機器算法等技術是核心細分領域,對于人工智能自身發展以及對應用行業的影響都非常大。而深度學習、機器算法等技術對于數據的需求是海量的,人工智能與數據兩者之間的關系可謂是相輔相成。
因此,數字農業的發展在依托數據價值呈現的同時,也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來予以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將有效助力數字農業發展進入新的變革期,進而推動數字農業在商業模式和市場規模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2025-03-26 11:46
2025-03-26 11:45
2025-03-25 08:58
2025-03-24 11:41
2025-03-20 13:44
2025-03-17 12:35
2025-03-12 17:36
2025-03-12 16:56
2025-03-07 14:59
2025-03-05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