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據IDC預測,到2022年, 全球GDP的60%以上將是數字化,每個行業的增長都是由數字化增強的產品、運營和關系驅動。得益于數字化技術的爆發式增長,利用數據饋送來映射物理實體的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技術,正在對工業眾多領域產生顛覆性影響。全球知名分析機構Gartner將數字孿生技術列入2019年的十大戰略性技術趨勢,德國信息技術與新媒體協會BITKOM也預測數字孿生在制造業市場巨大,到2025年將超過780億歐元。
受此趨勢影響,以構建“智慧工廠”為目標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作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引發了電子生產制造業在發展理念、制造模式等方面重大而深刻的變革,正在重塑其發展路徑、技術體系以及產業生態。
智慧工廠 “數字孿生體”的信息化建設
據了解,最早在市場上提出“數字孿生”模型概念的是西門子,其認為基于模型的虛擬企業和基于自動化技術的現實企業的“數字孿生”,包括“產品數字孿生”、“生產工藝流程數字孿生”和“設備數字孿生”,三個層面又高度集成為一個統一的數據模型,并通過數字化助力企業整合橫向和縱向價值鏈,提供工業生態系統重塑和實現智慧工廠自下而上的切實之路。在3月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同期舉辦的國際智能制造生態鏈峰會上,西門子也將出席演講,為與會觀眾分享最新的智造理念。
而智慧工廠其本質業內已達成共識是一種全新的制造模式。工業4.0時代,數據作為生產資源,智慧工廠解決了自動化和流程規范問題,自然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其重點在于收集、管理、利用這些“工業大數據”。通過物聯網技術,圍繞“人、機、料、法、環、測、時、空”八大要素,使數字化的工廠在虛擬空間中完全在線運行,充分體現設備自身計算能力、記憶能力和交流能力,這是CPS(Cyber-Physical Systems)技術與M2M(Machine to Machine)技術的本質區別,同樣也構建了智慧工廠的數字孿生體,使傳統工廠實現“在信息的空間開創管理的未來”,產生新的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目前已有不少公司正努力使之加速到來。
作為智能制造行業的技術領袖,ASM先進裝配系統有限公司(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E2.2548)為滿足電子生產行業客戶的特殊需求和工藝,目標是助力其實現#1 SMT智慧工廠,這已經超越了工業4.0的愿景——它需要工藝專業知識和遍布全球的客戶和技術合作伙伴的密切協同,還需要在具體的研發上擴大投資,將新技術整合到解決方案,解決現有的工藝漏洞。
據了解,ASM的#1 SMT智慧工廠主要組成要素包括:全面的網絡化和高度自動化,信息化生產,實時監控、自我控制的機器和流程,以及全新的人機交互概念。這充分反映了未來的工廠需要具備隨需而變、靈活重組的能力,支持面向訂單的流程重構。除在研發層面考慮模塊化、生產基礎設施層面具備成組化等要素外,在信息化支撐技術上,也必須采用統一數據平臺、貨架式應用模塊、可視化流程配置。滿足這樣要求的三個技術平臺是統一的物聯網平臺、互聯網平臺以及服務管理平臺。
滿足不同生產場景需求,個性化定制是關鍵
隨著智能技術向工廠類制造行業的注入,越來越多的工廠開始加入智能化發展的行列。所以,智慧工廠面對的數以萬計的大小型工廠,具有不同的智能應用需求。如何解決這個數量龐大而異的需求,關鍵直指定制化模式。
具體到電子制造行業,如何根據不同生產場景,為企業定制化智慧工廠系統是每一個系統提供商需要考慮的問題:如何能使產能大幅提升;優化企業庫存、減少資金占用;系統間無縫集成,相互協同,杜絕信息孤島的產生,各個業務部門間統一調度管理;生產少人化、無人化,較少人力成本,提升產品一次合格率和工作效率;實時獲得生產線各項數據,給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
以全球知名的自動化控制及電子設備制造廠商OMRON歐姆龍(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E2.2654)為例說明,其提出全新的智能制造理念,從intelligent(智能化),integrated(控制升級),interactive(人類與機械新協調)三個層次講述了如何將智能制造落到各行業的精髓。歐姆龍以i-Automation智能制造理念為核心,通過對高速、高精度的追求實現控制精益化,將機器人、裝置與人結合實現人機協調的生產現場,并將最新的信息技術融入其中,不斷地進行制造現場的革新,近年來又完成了新的進化。通過歐姆龍最齊全的自動化產品線與行業尖端技術的結合,能夠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行業解決方案,助力打造智慧工廠。
不難看出,產品能夠定制化,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需求,這就是當前企業的最大述求。多年來,全球氣動和電驅動巨頭FESTO費斯托(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E1.1508)不斷創新,各種仿生學項目已成為自動化和機器人領域節能應用的基礎。在費斯托對智能工廠的描繪中,人并非被機器取代而排除在外;相反人機交互將達到新的高度。利用仿生技術平臺,費斯托檢驗了控制和調節自我管理系統的創新,其成果就是為傳統工業客戶提供基于生物模型的全新智能化自動化解決方案。
株式會社FUJI(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E2.2356)的新一代模組貼片NXTIII不僅可以對應全球最小的元器件(025mm*0125mm),在不影響貼裝速度的條件下實現±25μm的高精度貼裝,同時針對車載和模塊產品的半導體混載貼裝要求,推出了實現±5μm的高精度混載貼裝模組NXT-H,該設備不僅可以對應料帶,料盤等傳統的SMT物料包裝方式,還可以對應4英寸,6英寸,8英寸,12英寸的裸晶圓的直接貼放,實現了半導體制造和SMT制造的完美結合。
聚焦我國智慧工廠現狀,productronica China搭建絕佳舞臺
縱觀過去幾十年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智能制造可能是一個“串聯式”的升級過程,用充分的時間發展數字化制造之后,再發展數字化網絡化制造,進而邁向更高級的智能制造階段。而在中國,由于現階段勞動力成本的增速明顯快于工業生產效率增速,制造業對于智能升級有著極為強烈的需求。據權威機構的測算數據顯示,我國的制造業勞動成本在2019年將為越南的177%、印度的218%,這使得我國生產制造業不能再以傳統工廠模式維持下去,智慧工廠是必踐之行。
目前,我國智慧工廠建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新階段,智能制造產業需求升級包括智能測控儀器儀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等多個方面。國內眾多智慧工廠方案供應商正于廣大企業攜手合作,布局新一代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廠。南江機器人(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E1.1232)作為專注于為制造型企業提供智能柔性物流整體解決方案,基于領先的智能移動搬運機器人,通過自主研發的機器人管理軟件NjRobot IDS(智能調度系統)將機器人和企業信息平臺(MES、WMS、ERP)、生產線串聯,以移動機器人為載體構建生產環境的智能物流體系。在未來,南江機器人將滿足更多的企業完成智慧工廠的物流控制和管理需求,打造中國“智能倉”,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