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富聯希望從富士康“代工廠”的標簽中掙脫出來,利用工業互聯技術和自身差異化優勢,在互聯網對工業改造升級的進程中扮演帶頭的角色。
1月26日,工業富聯主辦的“核心互聯,價值共享”工業互聯網時代工業設備智能化商機暨工業富聯生態策略合作伙伴專場研討會,召集了思科、西門子、富士、ABB、歐姆龍等300多家客戶或供應商。
工業富聯面向這些合作伙伴發布了核心平臺“Fii Cloud云”、核心科技“霧小腦+Fii CorePro智能工業現場解決方案”及針對工業現場或工業周邊服務痛點的輕量化的功能集成系統HAMELS、移動端的單一集成平臺方案MIMS、工業移動網解決方案LTE等新產品。
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表示,工業富聯希望與合作方攜手創造工業互聯網新生態體系,建造一個互聯互通、價值共享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無人工廠”打造標桿
工業富聯是國內探索工業互聯網未來場景的標桿企業,得益于母公司富士康制造業龍頭公司的積累,工業富聯組建之初方向就錨定了互聯網技術對工業領域的改造,這家巨頭公司也做出了代表作。
1月10日,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一份制造業燈塔工廠的新成員名單,工業富聯關燈工廠入選并躋身全球十六家工業4.0未來智慧工廠的一份子。
自2012年第一座關燈工廠在成都園區投入使用以來,工業富聯已經在深圳、成都、鄭州、太原等地運行了7座關燈工廠,包括了精密機構件加工工廠,智能刀具加工工廠,精密組裝、測試及包裝工廠等。
“關燈工廠”的推廣給工業富聯帶來了經濟效益,由于加大工業機器人使用數量,2018年上半年,工業富聯的人力成本同比下降12%,應付職工薪酬下降28%。工業富聯于8月13日發布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上述信息。
工業富聯副董事長李杰教授在接受e公司采訪時表示:“關燈工廠不是無人工廠,而是無憂工廠,是因為把工作放到前端,到前面去做決策,關燈工廠改變了人力結構,從傳統的以人為中心,這也是工業互聯網推動的目標。在實現關燈工廠過程中,挑戰在于需要培養新一代的能力智能系統,訓練工程師怎么把數據變成有價值的資產。”
工業富聯方面信息顯示,此次入選制造業燈塔工廠網絡的深圳關燈工廠,整個項目導入108臺自動化設備,并完成聯網化。整體項目完成后,人力節省280人,人力節省88%,提升效益2.5倍。
工業富聯CEO鄭弘孟表示,以表面貼裝自動化平臺為例,通過將機器設備集群控制以提升效率,透過AI智能分解分流系統安排測試動線和流程,能精準掌握產出和效率。“通過生產大數據決策中心監測系統的操作,經過6個月的努力,生產線的工作人員從318人降低到38人,生產效率提升30%,庫存周轉降低15%,同時大大降低生產空間的需求。”
不過,人力成本的減少也開始讓外界質疑工業富聯是否會裁員,近期制造業“裁員風波”也甚是喧囂。李杰解釋稱,‘關燈工廠’講的節省人力是減少不必要的人力,對人沒有價值的地方要慢慢減少。這是產業升級必須要面臨的環境改善,這也是得很多自動化高端產業用技術所面臨的問題。
對于“關燈工廠”的推廣節奏,李杰表示:“不用數據衡量發展節奏,需要是做好,先在內部解決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的問題,‘燈塔工廠’做完之后開始向外賦能,向上幫客戶賦能,向下幫供應鏈賦能,結合應用鏈的工廠和客戶的工廠,實現共同合作生態。”
從“代工”走向“帶頭”
工業富聯面向合作伙伴發布了核心平臺“Fii Cloud云”、核心科技“霧小腦+Fii CorePro智能工業現場解決方案”及針對工業現場或工業周邊服務痛點的輕量化的功能集成系統HAMELS、移動端的單一集成平臺方案MIMS、工業移動網解決方案LTE等新產品。
從這些對外銷售的產品發布上,可以看到,工業富聯在逐漸推進業務轉型,從制造、代工向云計算服務商、工業互聯網技術服務方案商轉型。工業富聯希望利用在這些領域的積累,在工業制造領域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首批面對的客戶可能就是他的上有供應商。
“我們希望在進入工業互聯網的時代之后,富士康在制造業的地位從‘代工’走向‘帶頭’”。李杰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在云計算、邊緣計算、智能工廠等不同名詞背后涉及的工業互聯網業務商,華為、阿里云都在涉及,并且帶有一定先發優勢。工業富聯會有哪些優勢?
李杰認為,工業富聯與華為、阿里云之間是競爭合作關系,但工業富聯有差異化優勢。他認為工業互聯網由ABCDE(分別代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專業知識和事實)五部分組成。華為、阿里等消費互聯網巨頭們只專注于“ABC”領域,工業富聯作為工業互聯網領軍企業,其融合戰略生態模式覆蓋五個領域。
“富士康有17萬的機床,有超過6萬臺機器人,有1600多的生產線,占了全世界大概14-15%,全世界就富士康有那么多的產量,這是富士康在工業制造領域的優勢,而工業互聯網,需要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有效數據的積累,不可缺少的場域驗證。 ”
另據工業富聯企業傳訊負責人姚鵬透露,目前,工業富聯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在智能管理、智能排配、智能廠務監控、智能分析、機器視覺檢測、智能調機等方面運用,并在周邊賦能上做了很多實施,包括園區的消防云、安全云、環保云以及節能云等領域。
2020-07-10 10:24
2020-07-07 08:55
2019-11-26 10:19
2019-11-25 16:47
2019-11-20 08:50
2019-02-27 09:27
2019-02-27 09:25
2019-01-28 11:38
2019-01-28 11:37
2019-01-28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