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時分,騎手小趙來到一棟寫字樓下,不像往常,他沒有撥打任何一個電話,而是帶著三個外賣盒徑直走向了樓宇內的智能配送站。
經過簡單的人臉識別認證和錄單的過程后,他把外賣盒一一放入了配送站,然后轉身離去。騎手離開后,智能配送站和其中的配送機器人會互相合作,自主經過閘機,呼叫電梯,通過電動門,撥號通知,把外賣送到用戶手中。這樣的場景已在上海的一些寫字樓中進行嘗試,預期會在2019年底正式落地。
近日,澎湃新聞專訪了這款智能配送站背后的“設計師”趙明。
從炫酷到實用
愛打游戲的趙明曾經的夢想是當個黑客,大學畢業后,他找了一份軟件工程師的工作。“不滿足于操控虛擬世界的他”,想讓軟件“動”起來,于是在2008年加入了一家機器人公司。
創立上海有個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個機器人”)之前,趙明參與設計過20款機器人產品,從航天八院的月球車、反恐排爆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到機械蜘蛛,不一而足。他還曾與團隊參與機器人世界杯RoboCup,讓兩組機器人比賽踢足球,全程不能人為干預。
有個機器人創始人趙明 受訪者供圖
但在趙明看來,這些“看起來很酷”的機器人造價過高,離人們的生活很遠。例如,他曾參與設計一款載物蜘蛛機器人,可以適應所有的地形,但現有的電池只能支持它移動5米。這些酷炫但無用的設計讓他對機器人失去激情,那個因變形金剛和機器貓而誕生的機器人之夢也一度“破滅”。
這幾年,重新上路的趙明希望做出一些純粹的機器人產品,幫助人類解決切實的問題,跳出純粹秀技術的環節。趙明對機器人的看法變得理性,他認為,在目前的弱人工智能時期,機器人的本質是一種自動化的工具。
他說,好的產品不用刻意存在,“它應該像水一樣,每天習以為常地在各種場景里使用著,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你不會留意它,但是如果它一旦消失了,你會非常不適應。這就是我想做的機器人。”
于是,趙明找了一個實際的問題——讓機器人跑腿。
2016年,進入機器人行業8年后,趙明創立了有個機器人,主打配送機器人業務,先后做過酒店場景的遞送機器人和寫字樓場景的配送機器人。目前這些產品已在上海虹橋萬科、國投大廈等終端累計工作超過4000小時。
從單打獨斗到團隊合作
趙明并不滿足單個機器人的玩法,他認為,機器人本身的價值,取決于它如何幫助整個行業降本增效,“單體機器人確實可以幫忙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效率非常有限”。
2018年開始,有個機器人的單體配送機器人開始在上海部分寫字樓投入使用。趙明發現,在配備1個單體機器人的酒店中,有時會出現騎手來送外賣但配送機器人不在的情況,這就增加了等待的時間。
為了提高機器人的配送效率,趙明產生了新的想法——讓機器人團隊合作。
在2019年1月16日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這個想法變成了現實。有個機器人正式推出YOGO Station智能配送站,讓三個機器人與智能存儲分揀柜合作完成配送任務,進行“接收-暫存-分揀-遞送-提貨-反饋-退貨”七大環節的無人化配送流程。
趙明介紹,YOGO Station目前由三個遞送機器人、智能存儲分揀柜和云端物聯網智能設備組成。每個部分都具有機器人的特征:可以感知外部的環境,對環境做出自己的判斷,同時還可以影響環境。
拿智能存儲分揀柜來說,看上去和普通的柜子沒什么兩樣,但當物品被放入錄單口后,智能柜可以通過稱重系統感知到包裹,在不大的空間內實現自動倉儲功能,還可以通過對接技術把存儲柜中的包裹送到機器人體內。
機械臂取件 受訪者供圖
機器人與智能存儲分揀柜對接 受訪者供圖
通過云端、智能存儲分揀柜、配送機器人和物聯網設備的聯合運作,配送機器人可以自主呼叫電梯,撥號用戶通知取餐,并能夠實現多臺機器人的協同作業。目前,這套系統可以存儲18件包裹。
數學系出身的創始人趙明是個典型的“技術男”,喜歡拿產品說話,這次接受采訪是因為“產品真正準備到一個階段了” 。趙明對自己的產品很有自信,他說,希望智能配送站能在未來變成水管一樣的基礎設施。
有個機器人的聯合創始人蔡曉瑋在采訪中向澎湃新聞透露,智能配送站已經在線下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內測,將會在2019年年底實現小批量的量產,并選擇上海的寫字樓作為首批落地場景。”
機器人擠電梯 受訪者供圖
無人配送,補充而非替代
近幾年,無人配送機器人的出現讓不少人開始擔憂外賣騎手的生存問題。不過,趙明認為,無人配送是人力配送的補充和加強,而非替代方案。
在他看來,無人配送技術的使用可以提高人力配送的效率。“比如外賣配送,常常出現多個騎手同時在同一層樓里配送的情況,其實是人力和能源的浪費”,“如果有機器人幫他們把外賣送上樓,不僅可以節約小哥的時間,讓他們去送更多的單,也會節約電梯的能耗。對用戶來說,他們的取件方式也更靈活了。”
在上周的媒體見面會上,有個機器人的合作伙伴——餓了么也來到現場。餓了么π事業部負責人任斐介紹,無人配送的初衷并不是取代人力配送,而是幫騎手節省時間,提供更好的服務。他分析說,一個外賣訂單可能有差不多1/3的時間被騎手浪費在等電梯上,如果把這部分時間省下來,騎手能配送更多的訂單,而且可以規避掉很多不必要的超時風險。
談到國內的機器人行業,趙明說,相對于國外商用機器人行業,中國有最好的市場環境、社會接受度和應用場景,例如像中國這么大的即時配送市場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
他發現,很多企業都在沿著不同的方向嘗試,探索機器人的落地模式,“這種探索是非常有價值的,無論最終是成功還是失敗,它都證明了一種關于未來的可能或不可能性。”
以下是澎湃新聞與有個機器人創始人趙明的部分對話內容:
澎湃新聞:
為什么會進入機器人這個領域?有什么樣的機緣巧合或故事?
趙明: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變形金剛。那時候的壓歲錢只有10塊錢,和一個變形金剛的價格一樣。小孩拿了壓歲錢,爸媽一般不會當場收走,他們都比較愛面子,等到回家后才會讓你上交。有一回過年,我就趁爸媽不注意,拿壓歲錢去買了那個變形金剛,當時抱著即使挨打也要買的決心。那時候覺得機器人很聰明,它是另外一種生物,而且是超越人類的。后來又喜歡機器貓,覺得機器人可以不停地造福人類。機器人本身是人類的一個夢,如果它可以陪伴人類,那它會是一個非常忠誠的伙伴;如果它可以幫助人類工作,那它在很多方面又會超越人類。
讀書的時候,我非常喜歡打游戲,夢想是當黑客,畢業后做了軟件工程師。從游戲到軟件,都是通過鍵盤去操控虛擬的世界。它即使再牛,但對真實的物理世界都不會產生什么影響。怎么能讓它對真實的物理世界產生影響,讓軟件“動”起來呢?我當時就想到,要用軟件驅動電機,驅動硬件,其實就是做機器人。
2008年,十一年前了,當時其實全中國做機器人的公司寥寥無幾,而且普遍待遇也不高,更像一個科研單位。但我特別想做,一直在關注,最后也很幸運地進入了其中一家。
澎湃新聞:
在創業之前的從業經歷里,您曾經做過二十多款機器人產品,其中還包括月球車?后來是為什么想創業呢?
趙明:
是的,確實做過很多產品。月球車這個項目,我當時做的是它的導航系統。我們從地球上發出信號操作,到月球上看到相應的動作,會延時2秒多,所以月球車的反應速度要非常快。但是航天處理器主頻的運行速度一般都比較低,高了會不穩定。那在這種情況下,對算法的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還做過防恐排爆的機器人,參與它的系統冗余性設計。當一個機器人帶著一個炸彈在往前跑時,對系統的穩定性要求會很高,你能想象它隨時宕機或發生意外嗎?炸彈隨時會爆炸。
我還帶領團隊打過機器人世界杯RoboCup。當時我們打的是中型組,兩組機器人比賽踢足球,比賽全程人不能干預,機器人需要自己傳球、跑位,這也是我最初對群體機器人合作技術的探索。
兒童玩具型的機器人也嘗試過,它的功能很多,一開始人們因為好奇會用它,但用著用著就不用了,當時我還挺沮喪的。
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看到機器人和其他產品一樣,會經歷從軍用到商用到民用的過程。另一方面也讓我開始反思,到底什么是我想做的機器人?是一個實驗室產品去秀技術?還是能夠走進人們的生活,幫助他們改變生活方式?我覺得是后者。所以2015年我選擇離職創業,想做一款我心目中的好的機器人。它要能解決生活場景中實實在在的問題。
澎湃新聞:
什么樣的機器人才是一款好的機器人產品?
趙明:
好的產品不用刻意存在。它應該像水一樣,每天習以為常地在各種場景里使用著,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你不會留意它,但是如果它一旦消失了,其實你會非常不適應。這就是我們想做的機器人。
產品的存在,就要對得起它的每一塊橡膠、每一塊主板,不要浪費社會資源。機器人要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它不是拿著錘子找釘子、秀技術,技術只是方法,最終還是要幫人去解決實際的問題。當我選擇一個機器人時,就需要考慮它怎樣做,資源消耗率會最低。例如,我原來做過一個載物的蜘蛛機器人,它可以適應所有的地形,然而現有的電池只能支持它移動5米。那么反過來我會想,5米的路程,什么樣的機器人是最合適的呢?其實輪式機器人會比足式機器人更實用。
澎湃新聞:
您對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怎么看?
趙明:
相對于國外的商用機器人行業,中國有最好的市場環境,社會接受度和商業的應用場景。例如像中國這么大的即時配送市場,其他國家是無法比擬的。國內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伴隨著“中國速度”也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在商用機器人這個領域的技術上我們并不比國外弱。市場需求和技術、行業的發展一定會互相作用。我相信在這個領域,中國一定會產生一些世界領軍的企業。
但從商業化的角度來講,我認為,在可見的未來,我們離通用的、什么都能干的機器人還很遠。國內的機器人企業,已經開始從關注機器人的概念,轉向關注機器人的價值,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大家都在沿著不同的方向去嘗試,探索機器人的落地模式。這種探索是非常有價值的,無論最終是成功還是失敗,它都證明了一種關于未來的可能或不可能性。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