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24日消息,零售巨頭亞馬遜今天宣布,該公司正在華盛頓州斯諾霍米什縣測試一款名為Scout的送貨機器人。據悉,從周一至周五白天,亞馬遜將在當地推出6個Scout機器人用于初步測試,在起始階段,所有的Scout機器人貨物交付服務將在一名亞馬遜員工陪同下進行,巡航速度大致相當于步行。
這一全電動的六輪機器人由亞馬遜位于西雅圖總部的研發機構制造,外觀尺寸只有一個小型冷卻器大小。主要用來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今后在亞馬遜購物,客戶可以自動選擇由人或機器人送貨。
對這樣的新聞我是又開心又擔心,內心有一種難以抑制的不希望它成功的沖動。中國是世界第一快遞大國,最新的行業統計,中國快遞員人數突破了300萬人,平均工資在6200元左右。如果再加上百萬外賣騎手的重疊業務,這個最后一公里的機器人,可能對數以百萬人的就業和家庭,產生深遠影響。
不過看了亞馬遜機器人送貨的視頻,我這種擔心緩和了很多,因為他離全面代替人工投遞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首先是道路問題,機器人30公分左右直徑的輪子,上不了兩塊磚頭厚的小坎,這在中國能到的地方少之又少,除非給它換上輪椅大的輪胎。其次國內勞動力成本相對低,這個機器人的生產維護和運行成本,估計在中國競爭不過人。三是中國人的變通性和守時概念,具備分分種讓快遞機器的人機交互崩潰的尿性。四本來不想說,還是說出來吧。就像共享單車的非正常損耗超出預算一樣,這個百多斤價格昂貴的機器人,我擔心走到偏僻地方會有人直接拖回家,改一個編碼程序成為家用機器人。
中國的快遞包裹數最近幾年都以100億個/每年的數字增長,馬云2017年估計,五六年內就會達到一天十億個包裹。這種增長靠增加快遞員的數量肯定是不行的。京東2017年物流從業就超過12萬人。創造用戶體驗的同時,超重的資產模式給企業前進帶來難以承載的壓力。建立網絡狀的倉儲系統,廣泛使用機器人、無人機和大數據系統是物流唯一的方向。在這一方面京東不僅下手比較早而且投入巨大,而且取得了很多成績和進展。
更多的自動駕駛、無人機和機器人投入到快遞行業,是個趨勢,也勢在必行。但是今天行進在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快遞員們沒什么好擔心的,機器人取代你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2024-12-26 12:10
2024-12-23 09:00
2024-12-23 08:55
2024-12-23 08:54
2024-12-23 08:48
2024-12-20 08:53
2024-12-20 08:50
2024-12-19 09:23
2024-12-16 12:09
2024-12-11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