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差不多百分百的可能,將來我們會越來越多地去監控我們的生活。
——作家、科技思想家凱文·凱利
凱文·凱利被看作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科技、互聯網領域的觀察者之一,被稱為硅谷“未來帝”。他對未來30年的科技發展趨勢給出了自己的預測,這個答案是——Mirror World(鏡像世界)或 The Mesh(網狀物),一種動態、自動和可擴展的網絡結構。
在凱文·凱利描繪的未來鏡像世界里,未來的一切都將在虛擬世界里有一個一模一樣的孿生,全都是數據化的和三維的。這樣的世界形態可以方便我們社交,消減地理鴻溝,同時也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互相促進,讓機器人可以在未來更好地輔佐人類,也讓我們人類可以擺脫繁瑣重復的工作,提高效率。
(點擊查看精彩視頻)
領航名人館
凱文·凱利
(Kevin Kelly)
1971年,從就讀一年的羅德島大學退學
1972-1979年,作為獨立攝影師在亞洲游歷
1993年,參與創辦科技類月刊《連線》
1994年,出版暢銷書《失控》
2003年,創辦工具分享網站Cool Tools
2016年,出版暢銷書《必然》
01
大多數工作根本不應該由人來做
人工智能對于我們來說,既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時,很多人都擔心人工智能的普及會讓很多人下崗、失業。但凱文·凱利并不這樣覺得,在他看來,人們爭奪的大多數工作根本不應該由人來做,比如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作,比如在商店里數錢,比如把箱子裝進倉庫。
這種講究生產力、效率的工作應該是機器人的工作,凱文·凱利認為,在一百年后,我們人類甚至會為自己曾經做這些工作而感到羞恥。
凱文·凱利分析說,人類最喜歡也應該去做的事情,應該是效率低下、會涉及失敗、需要不斷嘗試和學習、創新的東西,比如藝術、探索、體驗、科學等等。凱文·凱利堅信,科技應該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人性的東西不會因為科技而被磨滅。
同時,凱文·凱利認為面對面交流的價值永遠不會消失,機器和科技的發展甚至能讓我們更好地社交。在二十年以后,我們的生活中會有無處不在的屏幕,比如每天早上起床,人們可能會戴上眼鏡或其它設備,然后我們可以隨時與一起共事或合作的人進行互動。
到時候將有成千上萬個新的業務圍繞著提供與其他人一起進行不同體驗的服務。一個房間里很難有一百個人擠進去,但虛擬現實能夠讓一百個人虛擬的化身在一起工作和交流。
凱文·凱利認為,虛擬技術讓我們在屏幕上見到朋友也能在實際上擁有那種作為人類最渴望的參與互動感,基于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這個網絡將成為所有社交媒體中最具社交性的。
02
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人工智能
人們害怕如果人工智能成功了,對我們人類來說會意味著什么。凱文·凱利認為人工智能有可能全面接管人類社會的看法是不正確的,而這個想法的一部分原因是人們把人工智能想象得非常像人類。
但凱文·凱利認為,更好的比喻是人工智能就像是來自其它星球的外星人。
凱文·凱利提醒我們,人和機器人的思維方式和想要的東西從本質上來說是不一樣的,所以不需要擔心好像電影里面說的有一天機器人會統治世界。
機器人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學習,進行個性化的訓練,去完成一些我們不想做的、重復性的或者危險的工作,幫助我們的社會運轉變得更加高效,還因為思考方式和我們不同,可以幫助激發我們的創造性思維。所以對于未來,他是帶著發展的眼光去看待的,可能有個轉型的陣痛期,但是整體是積極正面的。
面對現在對人工智能可能顛覆人類統治的爭議,凱文·凱利表示解決人工智能困境的方法是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人工智能,給他們灌輸價值觀。
家長無法給孩子每一個決定的答案,但如果孩子們能依賴于家長賦予他們的價值觀去做決定,那么這將指導孩子們做出影響一生的決定。
凱文·凱利覺得機器就像孩子一樣,雖然有自由意志,有自己的行動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我們可以給予他們相應的指引,把他們變得更加“負責任”,更加符合我們人類發展的需求。
他覺得我們應該有目的地去培養我們的“機器人孩子”成為好公民,為他們灌輸正確的價值觀,以便在我們放開手的時候,他們也可以做出負責任的決定。
凱文·凱利也坦承,在技術上將價值觀和道德規范納入硬件軟件的程序實際上并不困難,但真正難的是我們到底要讓人工智能擁有什么樣的價值觀,人類在面對這個問題上還沒有達到共識。
凱文·凱利說我們將在未來五十年內持續這一討論,但是他自己有一些初步的回答,比如公平、機會均等、誠實、同理心等。人類的工作是創造比我們更好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并且在試圖向他們傳達我們的價值觀的過程中,我們也學著變得更好。
03
既是技術的主人 也是技術的奴隸
凱文·凱利覺得,關于人工智能,有很多事情我們都無法僅僅通過思考得出答案,我們只能通過失敗,通過無效的嘗試,然后糾正這些錯誤的方式來進行探索。
凱文·凱利對人工智能的態度是寬容的,他非常看重失敗的意義。確實,當新技術不能正常運作時,人們是會想要懲罰那些新技術,這確實是人之常情,但是如凱文·凱利所說,如果我們懲罰失敗,那我們就沒有創新。
科學向前發展的方式是通過試錯,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必須更加容忍那些失敗的技術。
面對人工智能,凱文·凱利相信人類與技術的關系總是會有兩面性,我們既是技術的創造者,也是技術的孩子。
我們創造了我們的人性,人類是人類馴養的第一種動物。通過發明了烹飪——一個外在的胃。人類因此可以獲得額外的營養,改變了我們的下巴和牙齒,改變了我們的內臟。所以我們從自己的發明中改造了自己。
面對經典的主奴困境,凱文·凱利回答說,我們將永遠既是技術的主人,也是技術的奴隸。
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和人的關系呢?
編輯:胡雪曼、愛美麗、撕紙小妹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