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順物流也在“雙11”期間正式投用了最新升級的大件物流智能化倉庫,在自動化助力之下,存儲能力提升4倍,出入庫效率提升2倍。
在2018“雙11”物流大戰中,以柔性、智能為特征的機器人倉庫盡情揮灑著魅力。
京東物流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雙11”京東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廣州等多地投用全國規模最大的機器人倉群,不同層級的無人倉數量達到50個,使用了京東自主研發的地狼、天狼、分揀AGV、交叉帶分揀機、AGV叉車、機械臂等近20種機器人。此外,京東物流采用外骨骼機器人技術,應用自適應學習算法、多套控制系統等先進技術和儀器,和倉儲員工構成了強大的“人機CP”。目前,京東物流已對第1代外骨骼機器人進行了18項貼合人性的創新升級,材料由鋁合金改為鈦合金+航空鋁合金,控制系統由自動控制的單一模式改為自動控制+藍牙手套自主控制雙模式,可以助力員工從容搬運重達50公斤的物品。
“雙11”前夕,菜鳥與圓通速遞聯合啟用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350臺機器人晝夜作業,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包裹。“雙11”期間,菜鳥位于無錫的未來園區首次服役。
在園區內的機器人倉中,近700個機器人晝夜自動分揀包裹,通過 “貨到人” + “車到人” 并行作業模式,并采用了IoT、大規模多智能體規劃和調度、機器學習及AI等前沿技術,讓大量機器人在倉內協同作業,組合成易部署、易擴展、高效的全鏈路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比傳統人工倉庫效率提升50%。除了無錫機器人倉,更具“雙11”“戰斗”經驗的廣東惠陽機器人倉效率再次提升,從消費者下單到機器人完成揀選,再到質檢打包出庫,整個作業流程效率較去年提升了兩倍。此外,菜鳥嘉興園區上線了自動化立體庫與機械臂相結合的自動化分揀存儲系統;在南京上線大件機器人自動分撥系統等。
在機器人及自動化設備的大量應用下,路徑優化等相關算法也為作業效率提升實現了很好的助力。京東物流研發人員通過配送和倉內揀貨等環節的智能路徑優化,使一線員工效率提升10%以上,讓他們每天至少少走40000公里路程;通過無人分揀中心的叉車調度系統,在昆山的一個倉,一名操作人員一天內處理的搬運貨量超過12萬單,準確率可達99.99%。心怡科技也通過裝箱算法、波次組合算法、機器人調度算法等最大化提高系統效率,使機器人經過最少的通道,避免“滿場跑”造成的資源浪費,降低成本。
隨著機器人系統經歷“雙11”的檢驗,其效果已經得到越多越多的認可。特別是在訂單量猛增的情況下,急需更具柔性化的系統來解決。而機器人系統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因此,機器人系統未來或將得到更多的應用,甚至有望成為某些場景的主要自動化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些倉內自動化、無人科技的助力,在配送環節,無人機、無人車也在2018“雙11”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打開了一場以無人技術為主角、別開生面的雙11作業場景。
綠色物流備受重視
伴隨天量包裹而來的不止驚人的物流速度,更有駭人的環境壓力。欣慰的是,各電商平臺企業已開始積極投身綠色物流行動。
例如,京東集團今年宣布全面升級“青流計劃”,將綠色物流上升為整個京東集團可持續發展戰略。運輸方面,實現新能源車大規模使用,今年“雙11”,京東物流在全國7個大區、40多個城市,總計投放新能源車近5000輛;倉儲方面,“亞洲一號”已經實現了倉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應用;包裝環節,新型兩層物流標簽每年可減少700噸紙張使用,生物降解快遞袋的大規模使用每年可減少近百億個傳統塑料袋,同時已投放近百萬個青流循環箱,并在部分城市為用戶提供自選循環包裝服務。
印有城市專屬LOGO 的循環快遞箱“青流箱”
同樣聚焦綠色倉儲、綠色包裝、綠色配送、綠色末端,減少包裝耗材上的浪費和由此帶來污染的還有蘇寧物流。“雙11”之前,蘇寧在海口啟動了綠色物流共享行動“青城計劃”,以“共享快遞盒”為首的綠色包裝產品目前已累計使用上億次,進一步對共享快遞盒和無中紙面單(減少了中間一層紙的使用,每年可減少BOPP膜的使用量達2000萬平方米)進行了規模化應用,并將共享快遞盒回收站落地蘇寧小店。此外,蘇寧物流還計劃到2020年建成20座以上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武裝的智慧型綠倉;在全國范圍內投放超過20億個綠色循環包裝產品;投放10000輛新能源車。
今年“雙11”之前,菜鳥也全面升級了2017年正式啟動的“回箱計劃”,在線下設置了5000多個回收臺,并打造全球首個全品類“綠倉”,首次實現物流業循環箱全流程覆蓋。通過循環箱、原箱發貨的模式,實現0膠帶、0填充物、0新增紙箱,并能夠對數萬SKU實現循環箱配送,且覆蓋物流的全流程。同時,菜鳥各合作伙伴也積極投身綠色行動,如全面采用電子面單、自動分揀線全部使用可循環帆布袋進行集包、上線RFID系統、批量使用可循環的RFID環保袋,以及使用可降解的快遞袋,避免過度包裝,定期回收再利用等措施,減少使用包裝耗材。
物流技術升級發展的理性思考
在電商快速發展的刺激下,十年間,僅天貓“雙11”當日包裹量便從26萬件暴漲到10.42億件。這也意味著每個物流中心、倉庫、轉運中心都將面臨巨大的作業壓力。特別是在勞動力日益短缺、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為避免爆倉,加快作業速度,提升客戶體驗,各大電商、快遞企業以及品牌商進行物流系統自動化升級成為必然趨勢,近年來市場需求愈加迫切。
但是,企業升級改造物流系統時也面臨一系列困擾。除了制定適合的解決方案與做好設備選型外,最突出的難題就是,物流自動化可以帶來高效率,同時也意味著高成本,一套自動化分揀系統并非每個企業都有能力承擔,前期巨額的投資和長久的回收周期,阻礙了高效物流自動化技術在全行業普及應用。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人提出質疑,“雙11”的物流單量雖然巨大,持續時間卻非常短暫,企業大力投入自動化設備來應對波峰期間的作業壓力,而平時訂單量不高,是否造成自動化設備利用率不足、投資浪費?同時,如何合理配置物流系統自動化與柔性化?……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總的來看,“雙11”的發展之路可以說也是中國物流的變革之路。“雙11”從2009年一路走來,不斷刺激促進著中國物流業的發展,中國物流在一次次的壓力和挑戰下迎難而上,以驚人的速度蛻變、成長,未來將朝著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更加綠色的方向邁進。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