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近日,美國新澤西州亞馬遜倉庫發生一起機器人事故。據ABC新聞報道,因機器人在倉庫里刺穿了一罐9盎司的驅熊劑,導致24名亞馬遜員工被送往醫院治療。其中一人傷勢嚴重,另有30名工人在現場接受治療。事后,亞馬遜在英國的數據也被翻了出來,資料顯示,從2015年到2017年,救護車被呼叫到亞馬遜倉庫超過了600次。
這一事件的發生引起了歐美工會對亞馬遜自動化機器人安全性的擔憂,但億歐在這里想要探討的是機器人在倉儲領域的應用現狀。據了解,事發的亞馬遜倉庫面積約12萬平方米,內有3千萬員工和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如運輸機器人、倉儲機器人和伸抓拿取的機械臂等等。紐約時報曾報道,亞馬遜在全球倉庫中投入使用的機器人已經超過了10萬個,主要用來幫助移動和整理產品。
智能倉儲機器人應用增多,但仍處于行業初期
作為智能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的載體,國內的倉儲機器人行業近年來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有力的支持。就在前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實施“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將圍繞智能機器人基礎前沿技術,新一代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六個方向部署實施,力求攻克機器人的技術難關,進一步提升國產機器人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旺盛的市場需求和資本的支持也為中國的倉儲機器人產業后期發力提供了充足的燃料。據不完全統計,在近一年內就有多家機器人企業完成了近10億人民幣的融資。新興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尤為亮眼,智能倉儲機器人公司Geek++剛完成由華平領投的1.5億美元B輪融資;專注于搬運機器人的智久機器人也于近日完成了1億元的A輪融資。億歐此前曾采訪過這兩家企業,并進行了融資報道。
市場研究和咨詢機構Tractica預測,2021年全球倉儲和物流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24億美元,行業前景發展良好。另外,GGII的數據顯示,2017年物流倉儲機器人同比增長61.03%,預計未來3年復合增速在30%以上,到2020年需求將達到2.2萬臺。
在了解智能倉儲機器人之前,先來區分它與傳統AGV的區別。傳統的AGV指裝備有電磁或光學等自動導引裝置,能夠沿規定的導引路徑自動行駛,不需要駕駛員,具有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的運輸車。
智能倉儲機器人更強調系統的自主性,支持如二維碼導航、激光導航、SLAM導航等多種先進導航方式。它可以自主計算最佳路徑并進行相互合作,由于釋放了終端的算力,擴展規模也相對容易。
2017年以來,國內企業從物流巨頭到創新公司都在積極布局智能倉儲機器人。根據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最新數據,2018年上半年類kiva倉儲機器人出貨量超7000臺,Geek+、快倉、海康機器人、牧星智能、曠世艾瑞思、馬路創新出貨量占大頭,小批量出貨的有愛啃蘿卜,合肥井松,井智高科、杭州科鈦,臺灣仁寶,無錫順達,杭州通騁等。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目前中國的倉儲機器人正處于高速發展期領域,但其實整個行業仍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老生常談,國內機器人行業怎么也繞不開核心零部件缺失,仍需依靠大量進口的問題,產業鏈的不成熟同時也是制約我國智能倉儲機器人發展的瓶頸。
另一方面,機器人的穩定性和智能化程度還不夠高。北京賽迪機器人測評工程技術中心發布的《貨到人倉儲機器人測評成果》顯示,目前國內市場上倉儲機器人不同程度的問題存在50個,其中基本參數問題6個,功能性問題14個,性能問題7個,機械電氣安全問題15個,產品說明書及相關技術文件問題3個,人員、管理與運維問題5個。此外,50%的產品控制系統和上位機軟件會出現崩潰現象,很多機器人產品存在障礙物檢測盲區。這些問題對于倉庫作業安全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比如因機器人運行不穩定導致貨架傾覆、因電池問題導致的機器人失火事件、突發事件發生時機器人沒有靈敏反應機制等。
另外,智能倉儲是連接制造端和客戶端的核心環節,它可以被定義為將物流行業整個產業鏈中涉及到的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環節,由碎片化、人力化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的一個過程。但如今很物流企業并不清楚自身需求,對于智能倉儲也只是一知半解。基于這種情況,很多新興的智能倉儲機器人企業面臨著短期內市場不成熟的挑戰。
入局倉儲機器人,阿里、京東兩大電商巨頭的落地情況
從應用行業來看,倉儲機器人應用最多的行業仍然是電商快遞行業,其次為快消品的倉儲物流,當然如今在一些輕量制造業也開始推廣應用,包括電子制造、汽配生產等領域。
亞馬遜可以說是最早嗅到商機的企業。早在2012年,亞馬遜就斥資7.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倉儲機器人企業Kiva Systems,隨后將之更名為亞馬遜機器人(Amazon Robotics)。數據顯示,亞馬遜在其配送中心部署了超過3萬個Kiva機器人。這些機器人運作速度最高可達每秒1.3m,負荷340kg,工作效率是傳統物流作業的2-4倍,準確率達到了99.99%。
亞馬遜的成功自然吸引了國內電商巨頭的入局。
早在2015年,阿里就在天貓超市天津倉庫布局了一款命名為曹操的倉儲機器人。他可以實現商品位置定義,自主規劃最優揀貨路徑,并自動把貨物送到打包臺,據了解,該機器人造價高達上百萬,所有系統由阿里自主研發。
近日,阿里系布局的心怡科技天津智慧一號倉庫,可以實現500臺機器人的聯動高效作業。據了解,這是目前亞洲地區最多機器人聯動投入使用的智慧倉儲場景。在“庫存分配策略”、“波次分析策略”和“最優揀選策略”應用下,500臺Fitbot機器人可以高效地進行單貨匹配。
不僅阿里,京東也在密集的布局倉儲機器人。
今年11月,京東物流聯合英偉達和自主移動機器人公司Syrius推出了新款人機協作機器人“Syrius炬星AMR”,目前AMR機器人已經在京東物流的華北、華東區的3C倉庫投入使用。今年雙11期間,京東機器人倉群也已經投入使用,不同層級的無人倉數量達到50個。
事實上,京東的倉儲機器人系統盤子鋪得更大一些,包括了搬運機器人、貨架穿梭車、分揀機器人、六軸機器人等。京東在倉儲物流機器人上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即打造無人倉,從商品入庫、存儲、揀貨、包裝、分揀、裝車所有環節全部無人化,各種形態的機器人則是倉內的重要主角。
今年5月份,京東物流也首次公開了無人倉的世界級標準。據了解,京東無人倉實現了4萬平米倉庫上千機器人,單日分揀20萬單的工作效率。在京東上海的無人倉中,已有300個倉儲機器人,它們不僅能夠取貨、掃碼、運輸、投貨,還能自動識別快遞面單信息,完成包裹的掃碼和稱重,以最優線路1秒鐘即可完成投遞。
可以看出,國內的倉儲機器人行業正在迎來蓬勃發展的時期。不過不管是老牌的AGV企業,還是新型的生產智能倉儲機器人的企業,都需要結合現場作業的實際情況,快速地研發制造并提高機器人的安全性能,才能減小類似此次亞馬遜機器人事故發生的概率。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