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號,管理咨詢公司Oliver Wyman聯合德國著名媒體平臺Produktion發布2017年德國機械設備行業20強公司名單。
數字化正在深刻改變德國經濟,我們的企業家必須有勇氣接受這樣的挑戰,加快速度,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這份榜單,便是最好的證明。
——沃爾夫岡·克倫茨 Oliver Wyman合伙人
圖片來源:K?rber
排名第20位的是總部位于德國漢堡的國際科技集團K?rber,2017年銷售額達到26億歐元。K?rber這幾年的集團戰略專注于未來市場,收購了數字化領域不少頂尖的國際公司。K?rber的目標是,到2025年,全集團營業額的三分之一將來自數字產品、流程、服務和解決方案。
第十九位:Zeiss蔡司
圖片來源:蔡司
同樣地,排名第19位的制造光學系統、工業測量儀器和醫療設備制造商蔡司也是首次進入該榜單。蔡司在機械設備領域的銷售額從24億歐元躍升至28億歐元。蔡司在半導體領域取得顯著的增長,半導體制造部門受益于半導體工廠的產能擴張,其銷售額增長了35%。另外一方面,研究和質量部門的增長動力主要來源于汽車行業和企業對工業4.0解決方案的高需求。
第十八位:SEW Eurodrive賽威傳達
圖片來源:賽威傳達
驅動技術/驅動自動化行業的全球市場領導者賽威傳達排名與上一年的榜單排名沒有變化,2017年銷售額為28億歐元。
第十七位:SMS集團
圖片來源:SMS集團
SMS集團是由多家為鋼鐵和有色金屬工業從事機械設計和設備制造業務的跨國公司組成的集團公司。
該公司的銷售額從2016年的31億歐元降至2017年的29億歐元。為了適應全球冶金行業的低迷,SMS減少了其過剩產能并降低了物資和材料的開銷。2018年更是計劃裁員300人。這家活躍于國際市場的公司排名從第14位滑落到第17位。
第十六位:Festo費斯托
圖片來源:Festo
工業控制和自動化公司Festo在2017年銷售額增長了12%達到31億歐元,排名第十六位。2018年,Festo將繼續大力投資生產,物流和卓越供應鏈,重點關注亞洲和美洲市場,以實現其增長目標。
第十五位:Trumpf通快集團
圖片來源:Trumpf
通快集團銷售額增長近11%,從28億歐元提升到31億歐元。位于弗賴堡的TRUMPF子公司Hüttinger在過去一年度實現了1.18億歐元的銷售額。這相當于比上一年增長了52%。
第十四位:風電設備制造商Nordex
圖片來源:Nordex
德國風電設備制造商Nordex在2017年的收入也總體下滑,2017年Nordex集團新訂單下降33%,銷售額為31億歐元,這家公司也從14位滑落到第11位。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2017年德國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項目拍賣。
第十三位:曼恩集團
圖片來源:曼恩集團
曼恩集團的機械制造部門的排名下降四位,其營業額從36億歐元縮減至33億歐元,這意味著曼恩集團從第9位滑落到第13位。曼恩集團能源解決方案與航運業有著密切的業務關系,尤其是貨運業務。然而在這個行業中,除了游輪部門是唯一的增長點,其他的一切業務都在經歷困難。
第十二位:Jungheinrich永恒力集團
圖片來源:Jungheinrich
電子商務、數字化等驅動了德國內部物流業的強勁增長。全球頂尖的工業車輛、倉儲技術以及物流技術的供應商永恒力受此積極影響總收入從31億歐元增加到34億歐元,在榜單中從去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12位。該企業去年新車(包括租賃車輛)的訂單增加了13%,達到123,000輛。
圖片來源:Kuka
毫無疑問,“最快進步獎”屬于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庫卡,該集團從上年榜單的16位連跳5級,升至第11位。受益于自動化和內部物流業的發展,庫卡的所有細分部門均實現了強勁的銷售增長,
第十位:Krones克朗斯
圖片來源:Krones
世界上最大的瓶子和包裝設備的制造商克朗斯在2017年銷售額增長8.8%至36.9億歐元,國際市場的銷售額幾乎占其總體銷售額的90%,排名榜單第十位。飲料工廠的數字化為克朗斯帶來了巨大的增長機會。作為一家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商,克朗斯通過IT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整個價值鏈上的支持。
圖片來源:Dürr
2017年,在德國所有與汽車行業相關的業務都得到了良好的增長,機械設備制造商杜爾也是其中的受益者。盡管去年出售了旗下的工業清洗和過濾系統公司Ecoclean,但杜爾的銷售額從36億歐元提高到37億歐元,取代曼恩集團排名第九。新的增長點還來源于杜爾2014年收購的世界木工機械領導者豪邁集團,該子集團去年訂單量實現了17.2%的增長,達到13.66億歐元。此外,汽車的涂裝和裝配線業務也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達到10.6%。對電動汽車生產需求的不斷增加也促成了集團良好的訂單量
第八位:Claas科樂收
圖片來源:Claas
農牧業機械和農用車輛制造商Claas 2017年銷售收入為38億歐元,主要增長點來源于東歐和南美洲市場。做為一家以創新著稱的家族企業,2017年Claas研發投入高達2.17億歐元,超過11%的員工在集團內從事研發工作。
第七位:Voith福伊特
圖片來源:Voith
福伊特集團在2017年表現不俗,訂單量增長6.3%,達到44億歐元,遠超預期。其中,福伊特集團造紙事業部貢獻突出,訂單量急劇增長24%。盡管市場環境愈發嚴峻,集團銷售額依然如期達到 42 億歐元;持續了上一年的高位水平。
福伊特在數字產品和數字服務的開發方面總計投入約1億歐元,這是集團約2.25億歐元總研發投資之外的最大手筆。
第六位:GEA基伊埃
圖片來源:GEA
德國GEA Group(基伊埃集團),始意為“Germany Engineering Alliance”(德國工業聯盟),是在能源和食品領域內世界領先的機械與過程技術供應商之一,同時也是該領域內市場與技術的領跑者。它專注于高標準的生產流程,并且為用戶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該集團在2017年銷售收入為46億歐元,排名第六位。
第五位:Enercon愛納康
圖片來源:Enercon
全球風電行業的領軍企業Enercon愛納康2017年銷售額增長了7%,達到創紀錄的51億歐元,榜單排名第五位。
第四位:Thyssenkrupp 蒂森克虜伯
圖片來源:Thyssenkrupp
總部位于德國埃森的工業和技術巨頭蒂森克虜伯機械制造部門2017年銷售額為61億歐元,排名榜單第四位。
第三位:Bosch博世
圖片來源:Bosch
排名第三的是德國工業巨頭博世集團。得益于傳動與控制技術部門業務的發展,工業技術業務的銷售額較去年取得7.7%的強勁增長,達到67億歐元。
第二位:Kion 凱傲集團
圖片來源:Kion
排名第二的是叉車生產及倉儲技術服務商凱傲集團。 這家總部位于法蘭克福的公司受益于數字化領域的領先優勢以及跨國并購帶來的協同效應,營業額從2016年的56億歐元增加到2017年的77億歐元。首次超越博世的工業技術部門,排名僅次于西門子。
第一位:Siemens 西門子
圖片來源:Siemens
西門子機械制造行業:445億歐元
關于“德國工業智庫”
德國工業智庫是服務于中德兩國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創新型平臺,致力于推進兩國企業間的合作,促進企業家精神、創新和企業國際化。
我們為企業提供溝通交流平臺。 為中德企業提供一個快捷便利的交流平臺是我們一直努力前進的方向。長期以來,跨文化溝通障礙、信息渠道不通暢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兩國更多企業的潛在合作。平臺以企業的實際需求和現狀為導向,開辟了“中德合作專欄”,提供給中德企業一個發布合作需求的地方。同時,我們還為有意向開展國際化經營的企業建立了雙邊企業數據庫。企業數據庫不僅實現了德國(歐洲)企業更具針對性地尋找國內相關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也增加了國內企業在德國(歐洲)的曝光度,獲得更多的商機。
連接中國市場與德國創新。 在數字化經濟的大背景下,德國高科技初創公司蓬勃發展。具備傳統優勢的德國中小制造型企業,正通過與從數字化中誕生的初創企業合作,釋放出巨大的協同效應。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是吸引德國初創企業的重要因素。通過幾年時間的積累,我們構建了中文領域首個德國初創企業網絡。為兩國企業提供全方位咨詢,嫁接最新科技服務,促進投資合作。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