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編程后,由機器人進行點膠操作;人機協作的前提下,機床上下料的效率也大幅提升。這樣的場景并不是出現在現代化的生產車間中,而是記者在近日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先進院”)見到的場景。選手們快速操作著機器人,生動地展現出人機協作應用于實際生產中的情形。
近日,2018年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操作職業技能競賽在先進院舉辦,比賽分為團體賽與個人賽兩個組別,其中團體賽創造性地引入工藝應用賽項,首次設置點膠行業的機器人應用、機床上下料的機器人應用兩個應用方向,包含理論、培訓、實操等環節,共有60名選手參加獎項角逐。
工業機器人產業人才缺口巨大
據工信部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將達100萬臺,相應工業機器人操作維護、安裝調試、集成等應用人才需求量將達20萬人。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僅在深圳工業機器人產業人才缺口就有幾萬人,2018年行業人才需求缺口更是逐步擴大。隨著工業機器人行業的蓬勃發展,技術人才的短缺和技能人才的培養問題日益突出。
為上述問題“找出路”,也是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深圳市機器人協會主辦本次大賽的初衷。據了解,本次大賽為覆蓋深圳所有職業院校及行業企業的人員,除了開創性引入了面向工藝應用方向賽項之外,團體賽各組別一等獎選手還可獲得由深圳市人社局授予的“深圳市技術能手”稱號,該稱號可以人才引進方式用于深圳市積分落戶及職業等級晉升等。
深圳先進院院長助理、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表示,隨著人機協同發展日益成熟,企業在工業機器人人才方面的需求增長非常快,而社會培訓機構卻明顯數量不足且尚未規范化運作。“隨著行業向前發展,我們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擴大。”利元亨公司研究院院長杜義賢認為,機器人大賽為推動專業人才需求而創建,對企業來說可緩解部分人才需求。
世椿智能董事長時軍偉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告訴記者,部分企業正逐步使用自動化生產設備,對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行業的專業人才需求也就非常迫切。“世椿智能每年招聘的人才都在成倍增長,我們迫切希望學校在培養人才時與企業有并行機制。”
然而,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人才從學校到企業存在脫節問題,前者培養的人才實際操作能力和對行業的專業認知依然不足。“工業人才往往需要專業知識的沉淀,是復合型的人才,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是不能稱之為人才的,這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時軍偉說。
行業下一個“爆點”很快到來
不過,產業人才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般工人要學會使用機器人比較難,大都需要2—3年的時間,證書體系和規范體系的創建就顯得尤為重要。”畢亞雷說。
“傳統工業領域的用工越來越緊張,在轉型浪潮之下,機器人應用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機器人并不會對傳統人力市場造成沖擊。”畢亞雷認為,人才是機器人產業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人機協作是發展方向,這需要人擁有工業機器人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隨著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國產機器人將不再是廉價的代名詞,在全球舞臺都將具備更強的競爭力。“機器人技術往往代表一個國家的核心技術,國內發展很快且需求量大,相對比發展已久的國外品牌而言,國內品牌具備價格、服務和人才優勢,隨著產業的發展,我相信行業很快就會來到下一個‘爆點’。”深圳華數機器人總經理熊清平說。
畢亞雷表示,工業機器人行業本身也在不斷發展,這便要求人才不斷地更新其知識結構,“有了機器人,工人逐漸到了換崗的時候,就像當下很多人都選擇當快遞和‘外賣小哥’一樣,未來機器人行業人才也將成為新興職業大潮中的一員。”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
2025-04-03 08:51
2025-04-03 08:47
2025-04-02 09:01
2025-03-31 15:35
2025-03-31 15:33
2025-03-26 11:46
2025-03-26 11:45
2025-03-25 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