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工廠正在朝著智能化、數字化的趨勢發展。工業機器人正處于迅猛增長的態勢。2018年1-8月,國內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超過10萬臺(套),同比增長19.4%。隨著工業機器人的快速起量,末端執行器也獲得了很大的增長空間。
36氪近期接觸的「大寰機器人」,就把重點放在了末端執行器——工業機器人手爪,其目的是讓工業機器人的操作更靈活,適應多樣性、柔性的生產環境。
「大寰機器人」提供的是機器人手爪硬件+智能控制算法,能夠進行工業產線上下料、裝配、包裝、物流分揀、防爆安防等操作。該公司的目標市場是制造業和物流業。
目前該公司已開發了多款手爪產品,分別是平行夾爪PG-50,自適應兩指夾爪(自鎖)AG-95L,自適應兩指夾爪AG-95和電動自適應三指機器人手DH-3等。其中,AG-95L和DH-3已經完成了產品測試,并成功量產。
「大寰機器人」的技術優勢是,其手指行程可達到100mm,可實現精確力控,能夠執行500-800萬次穩定抓取。其產品通過視覺識別和算法來確定抓取部位。同一個機器人手爪可以滿足不同大小、軟硬物體的抓取,重復定位精度達0.02mm。形象地說,「大寰機器人」既可以抓取易碎的燈泡,也可以抓取沉重的貨物。
其產品具備自適應抓持能力,可自動切換平行與包絡抓持兩種模式。拓寬了在抓取不同大小、形狀、軟硬物體方面的應用場景。同時,為了拓展更多應用場景,幾款產品均開發了ROS接口,方便高校和科研部門等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
隨著很多行業產品迭代越來越快,定制化生產需求越來越強,這些行業對自動化產線的多樣性、柔性制造能力,需求越來越高。機器人與末端執行器的進化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精簡工藝流程。公司CEO孫杰博士說,“大寰機器人可以抓取不同物體,具備適應柔性生產線需求的優勢,可以在柔性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大寰機器人」著力的發展點,是與應用結合做技術下沉。目前已經和市面上主流協作機器人廠商合作,開拓應用場景。
銷售渠道方面,「大寰機器人」主要是面對集成商,也有部分直接面對工廠。在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與供應鏈整合方面,該公司已經和一些集成商達成了商業合作。
公司CEO孫杰博士說,“大寰團隊基于十余年的機器人技術積累,通過方案設計、供應商選擇等方面降低成本,能夠做到在產品保證質量的同時,價格低于國外競品。
核心團隊方面,CEO孫杰博士是清華大學本科,倫敦國王學院博士、博士后,曾獲得美國ASME機器人比賽第一名。CTO張新生博士是倫敦國王學院信息學博士,曾設計開發多種型號的機器人靈巧手。首席科學家戴建生教授在機器人領域具備數十年經驗,是“千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技術顧問魏國武博士是多個機器人國際期刊主編、副主編,是IEEE Fellow、 ASME Fellow、IMechE Fellow。COO許雙甲曾任Endress+Hauser產品經理。
目前,該團隊已經獲得了6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和2項外觀專利,發布了20余篇機器人領域的國際論文,且有多項專利正在申請中。
2024-08-30 02:45
2024-04-15 09:16
2024-04-09 08:56
2024-04-07 08:07
2024-03-11 11:00
2023-08-17 09:41
2023-08-14 09:40
2021-12-22 11:57
2021-07-30 08:50
2021-07-27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