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上海。在2018全球供應鏈大會(GLSC)-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峰會上,同日集團首席科學家姚萬里博士受邀參加了專題對話會。姚博士圍繞“大規模定制化生產對數字化物流和智能制造的要求”的主題,結合昆山同日工業自動化公司多年來的實際項目案例,多次發言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談到大規模定制化生產,姚博士特別強調指出,定制化生產必須同時滿足市場需求和技術可行性兩個條件才有意義。
早在2006年,同日就為Dell廈門電腦工廠提供了自動化生產線。Dell的生產模式,徹底顛覆了工業大生產時代的流水線作業方式,采用揀選組裝模式,在電子產品行業第一次實現了定制化生產和零庫存進貨,這實際上就是近幾年提出的工業4.0思想,當時給我們很大的理念沖擊。
到了2012年,同日又中標了Dell在成都的筆記本電腦生產線,但這時Dell定制化生產的市場優勢就不再顯得那么突出。分析原因,2006年電腦是一個貴重電子產品,用戶對不同系統配置及不同顏色和造型的選擇有非常切實的需求,而當時互聯網的發展也使得這種用戶定制化訂單管理成為可能。Dell把握了需求和可行性兩個要素,在全球獲得極大商業成功。而到了2012年,技術可行性不是問題,但電腦價格持續降低,成了一個很普通的電子產品,定制化能給用戶帶來的效果已大打折扣。單靠這一招,Dell在電腦市場再也找不回昔日的榮光。
倒是我們于2014年承接的中科曙光天津大型計算機(網絡伺服機)生產車間全面技術改造項目,因為每個大型計算機訂單的系統配置要求都顯著不同,實現全面定制化生產成了這個項目的主要成功點之一。
談到智能制造如何應對市場快速變化的挑戰,姚博士的答案是進一步實現工廠物流的數字化、智能化,以及制造過程的柔性化。以昆山滬光電器公司為例,昆山同日在2015~2017的3年里,分3個階段逐步為其完成了廠內生產物流過程的自動化改造,實現了原材入庫?上線過程以及成品?半成品的下線?出庫?包裝?發貨過程的全面數字化和自動化,節省了有關作業的絕大部分人工費用,顯著減少了人工配單、跟單的出錯率及對生產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由于排產和生產過程實現全面數字化,緊急訂單可以隨時插入,再也不必擔心因此打亂原有計劃、忙中出錯了。改造前,用戶年產10億已經非常吃力,改造后,在核心組裝設備(60臺KOMAX端子打線機)不變的情況下,輕松實現年產40億。
同日集團資深顧問,翁迅先生(LT醫藥物流研究院院長?北京郵電大學物流工程系主任),也在本屆2018全球供應鏈大會(GLSC)-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峰會上分享精彩演講【智能技術構建未來的物流系統】,并受邀參加主題為“新價值-未來醫藥物流增值服務”的圓桌對話環節。
2025-04-19 09:52
2025-04-19 09:51
2025-04-19 09:50
2025-04-19 09:50
2025-04-19 09:49
2025-04-19 09:47
2025-04-19 09:47
2025-04-19 09:46
2025-04-19 09:44
2025-04-19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