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剛過去一周,這一次電商們又賺的盆滿缽滿。其中,京東以1592億元的訂單金額拔得電商頭籌。然而,最讓人震驚的是,就在618當天,京東做了一個更大的公關,宣布其收獲國際互聯網巨頭谷歌的5.5億美元戰略投資。
除了銷售數據、最新投資外,京東機器人也在618期間為京東做足了宣傳。618期間,在京東北京海淀區上地配送站,20余臺最新的配送機器人亮相,并進行訂單派送。同時,劉強東也通過微博公布了京東重型無人機正式下線的消息。
▲劉強東微博宣布京東重型無人機正式下線
近兩年來,由于電商屬性和自建物流體系,京東在倉儲、配送等物流環節頻繁加碼機器人。不僅成立了研發機器人的X事業部,還投資機器人創業公司、與多家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合作。就在昨天,京東X機器人第二屆大賽也正式啟動了,而該賽事的目的,也算是在為京東選拔優秀的機器人團隊和項目。
智東西梳理了京東機器人布局的時間表發現,京東在機器人布局上主要有自研、投資、合作三大路徑。從頻繁的產品迭代、宣傳、以及京東物流所說的未來將不局限于將機器人用于自家物流,可以看出,在整個京東物流體系里,機器人已經成為了核心角色。
智東西梳理了近三年來京東機器人布局的時間表。
▲京東機器人布局時間表1
▲京東機器人布局時間表2
在梳理了京東近三年的機器人布局情況后,智東西發現,京東的無人機研究早已有之。2014年9月,就有網友曝出在某大廈附近發現帶有京東logo的“不明飛行物”,實則為京東的配送無人機。而據京東官方透露,其無人機立項則是從2015年末開始的。
從2016年5月,京東的X事業部正式成立后,京東在機器人上的布局腳步越來越緊密。2016年的CES Asia上,京東首次曝光了其研發的兩臺送貨無人機——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和三軸六旋翼無人機。
▲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
▲三軸六旋翼無人機
在之后的一年時間里,京東先后在劉強東老家江蘇宿遷建立首個無人機調度中心、與陜西省簽訂無人機產業協議并獲得首張無人機空域批文。
今年4月,京東不安于將無人機用于物流配送,宣布進軍無人機植保行業。同時,還與四川、陜西等地方政府合作,建設無人機研究中心、無人機機場,與貴州、武漢等地的地方院校簽協議,聯合培養無人機人才。
就在昨天,京東X機器人第二屆挑戰賽也正式啟動了。這項比賽由京東X事業部負責主辦,據京東方面透露,目前有5萬人報名參與,近200份作品參賽。與去年第一屆大賽相比,今年大賽不局限于高校,還面向技術型的創業團隊,同時也面向海外高校和團隊進行招募。
▲圖中為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
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說,在去年大賽中表現優秀的團隊中,有幾十個優秀人才在京東實習,成為了京東的新員工。而今年這場大賽的目的也非常明顯,京東就是在為自己選拔優秀的機器人研究人才。
智東西在對京東機器人布局時間表梳理后,還發現了京東機器人布局的核心路徑。我們發現京東的機器人布局主要有自研、合作、投資三大路徑。其中,自研路徑為京東的機器人提供技術支持,合作路徑主要是京東與工業機器人企業合作,為京東的無人倉提供定制化的自動化產品,投資路徑則可看作京東在機器人產品層面增加主動權。
1、自研——X事業部
京東X事業部的前身是物流實驗室,創建于2013年,起初專注于一兩款機器人的研發,以應付一些勞動強度大的場景。2016年5月,該物流實驗室正式變更為X事業部,京東所有和無人機械、人工智能相關的項目都是其研究領域,比如京東傳聞中的三大無人產品:無人車無人倉以及無人機,還有無人超市,京東無人店都是X事業部負責的項目。
除了X事業部,京東還有一個知名的Y事業部,這個事業部成立于2016年11月,主要是負責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京東電商和零售業務的供應鏈部分。
京東無人機研發中心劉艷光,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京東無人機項目在2015年12月正式啟動,目前集研發、測試、運營于一體。截至2017年,該團隊從事無人機研發的有100多人,分布在北京、西安、宿遷三個中心。
其中,北京研發中心主要負責無人機整體研發方向的把控,并開展無人機行業的前沿技術開發,以及末端無人機的研發。西安中心主要負責大中型無人機的研發、測試和生產,以及行業應用探討。宿遷則是全國無人機的運營調度中心和無人機飛服人才培養基地。
2、合作——工業機器人
據京東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運營的大型倉庫從2016年底的256個增加到2017年底的486個,總面積從560萬平方米增加到1000萬平方米。
2017年10月,京東物流首個全流程無人倉(上海嘉定區無人倉)正式亮相,在此之前,京東在武漢亞一小件無人倉、華 北物流中心AGV倉、7月昆山無人分揀中心都已投入使用。
▲左側為六軸機器手臂在碼放貨物,右側貨架由Shuttle貨架穿梭車負責搬運
在京東打造的無人倉、智慧倉中,倉儲機器人的使用至關重要。然而,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具有一定的門檻,尤其是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器。因此,京東在倉儲機器人上主要采用合作模式。
2016年5月在京東成立X事業部的時候,就宣布與新松機器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所以在京東物流中所使用的機器人也許就有新松的影子。新松作為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在倉儲方面,也提供了全套的設備:包括智能立體倉庫、移動機器人、碼/拆垛機器人、高速高精度堆垛機、高速分揀系統、智能輸送系統、制適執行系統等。
今年,京東與工業機器人企業的合作更加頻繁了,就在本月京東就與兩家工業機器人企業簽訂了合作:6月5日,京東與新時達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宣布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在智能物流行業進行戰略合作。6月12日,京東又與埃夫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宣布雙方將就智慧化無人倉AGV、工業機器人等技術創新和定制化生產展開合作。
目前看來,京東在倉儲機器人上選擇了新松、埃夫特、新時達這些國內頭部機器人企業。而昨天京東X機器人第二屆挑戰賽啟動式會后的采訪環節,京東X事業部總裁肖軍告訴智東西,京東目前也在與四大家族進行商議,有計劃與其進行合作。
如此看來,京東在倉儲工業機器人研發和生產方面,更偏于與工業機器人頭部公司進行合作,而且并不局限于一家,而是覆蓋了頭部的幾家重要企業。
3、投資——機器人創企
除與機器人企業合作外,京東還投資了部分機器人公司,通過對機器人創企注入資本,提升自己在合作模式下的主動權。2017年11月,京東就領投了一家名為馬路創新的物流機器人企業,為其A輪融資6000萬元。
馬路創新成立于2015年,起初以電商倉儲為切入點,研發、生產搬運機器人AGV,目前也提供智能倉儲解決方案。針對不同的業務場景,馬路創新已推出4個系列智能倉儲機器人。合作方面,除京東外,馬路創新還與唯品會、國美等企業進行合作。
從京東X事業部成立開始,京東就在逐步為智慧物流建設添磚加瓦,其中最重要的一塊就是機器人的使用。從目前的情況看,按照物流的倉儲、運輸、配送幾個基本環節來看,京東的機器人品類主要有倉儲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車和快遞員助力外骨骼機器人等。
1、無人機
2014年就有網友爆料曾看到京東無人機在360大廈進行配送嘗試,由此看來,京東的無人機研究至少在2014年就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礎。
2016年的CES Asia上,京東首次曝光其研發的兩臺送貨無人機: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和三軸六旋翼無人機。
目前,京東已投入使用的無人機主要有六種,如圖所示,依次為:Y-1三軸共槳六旋翼、Y-2 三軸共槳六旋翼、Y-3 三軸共槳六旋翼、傾轉旋翼 VT1、京東巡檢無人機 X-1、油動小壯 CT120。
在這六種無人機產品中,傾轉旋翼 VT1被京東X事業部描述為,“系京東自主研發的垂直起降固定翼系列最新產品”,而其它五款未有此字樣。
2、無人車
目前,京東已投入使用的無人車主要有三種,依次為:智能配送車、服務機器人、小型倉庫巡檢車。
▲京東無人貨車
2017年9月,京東還公布了其聯合上汽大通與東風汽車共同研發的上汽大通EV80新能源無人貨車和東風電動無人貨車,并稱該無人貨車已在交管部門指定的固定路段內開始路試。
在618期間,在京東北京海淀區中關村西區、上地配送站,20余臺最新的配送機器人集體亮相,并進行訂單派送。
京東對于配送機器人的下一步規劃問題,肖軍在昨天接受智東西等媒體采訪時說,“我們基本上每天還在不斷地加強路面的測試和應用,不斷地加強路面的測試和應用,在大規模應用上,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是我們會加快進程”。
3、無人駕駛卡車
今年5月,京東公布了由其美國研究中心開發的無人駕駛卡車技術。該無人駕駛卡車達到“Level4”自動駕駛級別。根據美國交通部的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無人駕駛汽車綱要,該級別意味著能夠“完全自動駕駛”,能夠在沒有人類在場的情況下執行所有的安全關鍵功能,盡管它局限于“操作設計范疇”。
▲京東無人駕駛卡車
京東的這款無人駕駛重型卡車車長超過20米,但比研發一輛小轎車的自動駕駛成本要低。肖軍表示,一輛京東無人卡車的研發成本不超過100萬。
肖軍此前也提到了京東對無人駕駛卡車的規劃:未來,京東會在國內建立基于L4級別的自動駕駛重型卡車的網絡,承擔主要城市及區域中心之間的高速公路運送任務。同時,他說到,預計2020年,京東無人卡車將在國內完成商業化試運營的部署。
4、倉儲機器人
在京東的無人倉中,主要有六種倉儲機器人,依次為:Delta型分揀機器人、叉車T20、分揀AGV、智能搬運機器人AGV、SHUTTLE貨架穿梭車、六軸機器人6-AXIS。在這六種倉儲機器人中,京東稱SHUTTLE系統完全由京東自主研發。
▲愛啃蘿卜“小紅帽”自主運輸機器人
除上文提到的馬路創新外,今年618期間,另有一家名為愛啃蘿卜機器人公司,其研發的自主運輸機器人——“小紅帽”愛啃蘿卜,進入京東成都倉庫的商品揀選隊伍。
愛啃蘿卜是一家機器人初創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要做通用移動平臺及機器人自主導航解決方案的研發。目前已經研發了機器人智能移動系統AICANS,迭代至第二代,并基于此推出了相應的硬件產品。目前正在倉儲物流、工業自動化、服務機器人等領域進行試點落地。
5、外骨骼機器人
▲鐵甲鋼拳外骨骼助力機器人
每年的618、雙十一等大促期間電商的訂單量激增,但飲料、礦泉水、牛奶等產品的搬運、分揀、打包等工作耗時耗力。據測算,在大促期間,一件飲料酒水商品的重量約為10-20kg,而一名倉儲工人一天需要彎腰3000次。這種持續、頻繁的操作,對于快遞員的腰部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去年雙十一期間,京東就為快遞員配備了外骨骼機器人,使其在機器人助力下進行搬運工作。今年618期間,京東再次為快遞員配備了外骨骼機器人。
據悉,這款外骨骼機器人來自北京科技創業公司鐵甲鋼拳。據鐵甲鋼拳CEO王潮,他們今年提供給京東的是第二代外骨骼機器人,核心產品是一款腰部助力外骨骼,另外還有兩款腿部助力和手部助力外骨骼,三款外骨骼可以自由組合搭配使用。
談到與機器人企業的合作模式,肖軍在昨天的采訪中沒有詳細說明。但他表示,在合作中京東和合作企業做的都是各自擅長的內容。
在他看來,在與機器人企業合作中,京東擅長的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對場景的理解和研發,他認為,京東從2007年至今,已經具有了十年的物流行業經驗,更知道配送人員、揀貨人員、倉儲人員最痛苦的是什么,更理解需求。
在研發方面,肖軍說,京東在全球招募了全球最頂尖的機器人的人才,并設了硅谷的研發中心、北京的研發中心,未來還將繼續研發機器人,在機器人領域會搭建一個全球的頂尖人才的人才池。
二是擅長應用,肖軍說,作為零售的渠道商,還有很多上游的合作伙伴,像茅臺、蒙牛、伊利、神州數碼、聯想等這些大的品牌,未來在這些上游品牌工廠的自動化方面,也可以提供幫助。
▲今年618期間對外亮相的配送機器人
然而,智東西發現,無論是在京東無人倉,還是測試的無人機、無人車,這些產品都只打上了京東的logo,很難找到合作的印記,合作商的名字也很少曝光。
那么,在京東的這種模式下,合作的機器人企業會不會逐漸淪為京東的機器人工廠,之后,是否會被京東吞食呢?以目前京東的發展情況來看,尚不足以得到答案。
不過,今年4月在馬德里舉行的世界零售大會上,劉強東發言時曾表示:“我希望我的公司未來是100%自動化,100%的AI和機器人操作”。
如果說,劉強東這一大膽的設想和目標,在今天技術發展情況下看,還有待商榷。那么,昨天肖軍在會上表示,未來三年,京東物流機器人的目標是達到全球前五名,除為自己物流提供產品外,也將為整個物流行業提供產品,則更是京東在機器人布局上更近期的目標。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中國物流運輸業蓬勃發展。基于對運輸效率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電商、物流企業也加入研制無人機的行列。
2013年阿里開始借助菜鳥網絡進行物流布局。菜鳥網絡是阿里與銀泰集團等多家公司聯合成立的科技公司,2017年年9月,阿里將其持有的股份占比從49%增加到51%,對菜鳥擁有了絕對控股權。在阿里天貓的智慧倉庫中,菜鳥聯盟也提供了AGV機器人矩陣,在配送機器人上,菜鳥也推出了菜鳥小G 和菜鳥無人機。
▲菜鳥小G
物流企業方面,順豐在無人機研制方面絲毫不遜色。2017年6月,順豐在江西贛州市南康區聯合申報的物流無人機示范運行區的空域申請,并得到正式批復,搶先京東,拿下國內首張民用無人機航道“牌照”。
2017年12月,順豐就通過其官方微信號發布消息,稱進行了國內首次大型無人機應急物資快速投遞的演示驗證飛行,模擬在緊急情況下利用無人機進行備件運輸,組織緊急搶修、恢復通訊。
▲順豐重型無人機
此外,蘇寧、三通一達等的電商和物流企業,也都在進行無人機的布局。在無人車方面,百度、美團等也都加積極布局。從這種情形來看,無人機、無人車技術的門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更何況無人車的速度基本在15km/h,行動非常緩慢,因此危險性也降低了。
智東西認為,盡管各家在無人配送上下了大力氣,但中國城市人口密集、道路擁擠,無人車想在普通道路上規模化應用目前是不可能的。所以,京東等企業的無人車、配送機器人都選擇了在車輛較少、環境較為封閉的園區、校園進行測試。不過,與人力相比,機器人的使用成本只有在量產規模大的情況下,才能顯示出來。但這個量究竟在哪,能否實現,還無從定論。
值得肯定的是,在公關層面上,無人技術、機器人確實是一個更好的宣傳點,這些機器人的使用,和不斷曝光,給電商和物流企業帶來的業務增長是無形的。
近三年來,京東對外頻繁公布的其無人倉、無人卡車、無人配送站、無人機等研究成果,也向公眾展示了非常多的機器人產品。雖然,京東在物流方面做的多,但說的也非常多,甚至細致到每一次、每一地的試飛情況。同時,京東也常常先將現階段的口號先放出來,比如京東的機器人餐廳、重型無人機,還有劉強東此前提到的在陜西和四川建設100個無人機機場,而這些項目有些才剛剛立項。
在京東機器人布局的背后,我們同樣看到了不少機器人公司的努力,但京東卻很少談及合作企業,甚至沒有logo的展示。按照京東的設想,從“科技零售”到“零售科技”轉變來看,未來其產品包括物流機器人、物流行業解決方案將會服務于整個行業。那么,未來京東的物流業務范圍將不可避免地與這些機器人企業重合。到時候,京東與機器人企業這一合作模式,將走向何方,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在京東自研、合作、投資的機器人布局路數之下,加之頻繁的對外宣傳,使得公眾不得不注意到京東已將機器人研發作為了其物流業務的核心。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