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地區首個引入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健康預警”系統,國內首個成規模使用機器人巡檢、高靈敏度地下管廊激光傳感器氣體檢測...... 7月7日,全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創新與發展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推介觀摩會”現場,黃石大冶湖生態新區核心區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這個“最智能”城市地下管廊,展示了一系列“尖板眼”技術,國自廊道掛軌巡檢機器人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智能巡檢機器人懸掛在固定軌道行駛,能夠輕松應對40度爬坡,最小轉彎半徑2米,適應大坡道起伏、多彎道的管廊環境,到達廊內任何一個角落,還能夠24小時不間斷工作。”項目施工方、中建三局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工業設備安裝分公司總工程師李永峰介紹說,智能巡檢機器人的主要作用是進行管廊內部人員入侵與行為識別、多種氣體濃度實時監測與分析,環境監測、管線探傷檢測、管廊艙體檢測等,通過無線網絡傳回控制中心。據了解,該項目建成后,管廊全線將有17個巡檢機器人正式“上崗”。
在控制中心,通過大屏幕可以看到,管廊內故障顯示、維修進度、巡檢作業人員定位等一目了然。據介紹,該系統可以實時監測管廊內部故障、安全隱患,實現日常值守、隱患監測、巡檢維護和檢修進度的“透明化”管理。
黃石市大冶湖生態新區核心區地下綜合管廊PPP工程設計全長34公里多,總投資16億余元,是湖北省第一批PPP工程示范項目和國家發改委第一批PPP工程推薦項目,項目入廊管線包含雨水、污水、給排水、燃氣、供電、供熱、廣播電視、通訊等8類,集成化程度高,運維管理難度大。
為實現智能管理,避免安全事故,該項目引進華中地區首個管廊自動化結構安全監測系統,采用信息化、自動化、物聯網等技術來實現對管廊工程結構物沉降、傾斜、震動的在線可視化實時監測。通過對傳感器數據的自動化采集、分析、傳輸與管理,準確掌握其所轄范圍結構體的實時健康狀況。
截至目前,圍繞黃石奧體中心打造的8.79公里運營示范段率先投入運營,已完成8類管線入廊,累計入廊管線21.24公里。2018年10月8日湖北省運動會開幕式前,項目將正式投入運營。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簡單的說,就是要把原本雜亂無章的各類管線都“住”在同一空間里,這條城市“生命線”打通的是城市地下脈絡。
不僅在湖北,國自智能廊道巡檢機器人目前已在河北、廣東、江蘇、湖南、浙江等多個省市市政管廊中應用,全國首臺應用于地下電纜隧道的垂直升降巡檢機器人、全國首個地下綜合管廊綜合倉服務掛軌巡檢機器人……一個個示范項目的落地,體現了國自機器人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優秀的服務意識。
國自,作為國內機器人領域標桿企業,我們始終致力于將移動機器人技術應用于各行業,為人類的智能化進程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上 文字、圖片轉自中工網,有部分修改
本項目應用了國自全新一代掛軌巡檢機器人。該巡檢機器人采用了小型化、輕量化、智能化的設計理念,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總重量不超過15kg,體積僅為前代產品的50%,可輕松實現90度垂直爬坡,適應大坡道起伏、多彎道的管廊環境。
機器人能夠通過管廊沿線軌道,到達廊內任何一個角落,有效檢測和識別管廊內設備故障,通過無線網絡傳回控制中心,實時報警。它能夠24小時不間斷工作,有效進行管廊內部人員入侵與行為識別、多種氣體濃度實時監測與分析,實現環境監測、管線探傷檢測、管廊艙體檢測等功能,是未來智慧管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浙江國自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移動機器人公司。公司以技術創新為根本,建立了完整的移動機器人技術體系,是全場景智能導航、多智能體調度、柔性協作與交互等移動機器人核心前沿技術的開拓者和領航者。目前,公司已形成以智能巡檢、智能物流及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產品體系,在產能規模、產品譜系、場景應用等方面躋身行業前沿。
公司業務覆蓋電網、發電、石油石化、軌道交通、綜合管廊、工程機械、食品飲料、建材化工、先進制造、數據機房、公共空間等,為超過1000家海內外客戶單位提供優質的機器人產品及服務。業績涉足中國31個行政區,并在美國、日本、歐洲、中東、東南亞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項目落地。
截至2020年,公司累計申請專利數量突破1000件(含多項PCT國際專利),獲得各類獎項超過100項。
2025-04-16 11:04
2025-04-16 10:58
2025-04-16 10:53
2025-04-16 10:52
2025-04-16 10:49
2025-04-16 10:31
2025-04-16 10:30
2025-04-16 08:53
2025-04-16 08:52
2025-04-16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