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該市全面實施“機器人+智能制造”戰略,規模以上企業中有116家企業引進了約3000臺(套)智能化生產設備,其中工業機器人455臺,占泰州市機器人總數的近1/3。
■ 出臺《關于推進企業機器人+智能制造技術改造的實施意見》,提出到“十三五”末,累計建成智能生產線100條以上、智能車間50個以上,累計新增使用工業機器人300臺以上,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制造裝備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關鍵工序設備數控化率達80%以上。
新程汽配智能車間。
偌大一個車間,寥寥無幾的工人成了“配角”,兩條自動化流水線則是“主角”。自動上料、自動加工、自動分揀一氣呵成,年產集成電路晶圓刻蝕機關鍵部件達5000臺套。
這是靖江先鋒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晶圓刻蝕設備關鍵零部件智能車間“高大上”的生產場景?!斑@個車間實施智能化改造后,生產效率提升50%以上,人工成本下降50%以上。”公司負責人自豪地介紹,這一投資2800萬元打造的智能車間,已被列為省級示范智能車間。
如今在靖江,這樣的智能車間已不鮮見。近年來,該市全面實施“機器人+智能制造”戰略,規模以上企業中有116家企業引進了約3000臺(套)智能化生產設備,其中工業機器人455臺,占泰州市機器人總數的近1/3。2017年,靖江完成技改投資280億元,建成智能生產線30條、智能車間20個;今年前5個月,完成技改投資74.7億元,在建、擬建智能車間25個、智能生產線33條。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本附形瘯涄w葉強調,要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突出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敢于沖破傳統發展的“天花板”,勇于打開彎道超越的“新天地”。
制造業是支撐靖江經濟的“擎天柱”,截至2017年底,該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12家,其中大型企業26家、開票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98家。同時,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兩化融合穩步推進,91%的企業制訂并執行信息化規劃,52.2%的企業建立了ERP系統,71.7%的企業建立了計算機輔助研發設計系統,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靖江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鎖定制造業創新方向,決意在這幅“底圖”基礎上,繪制更加精彩的轉型升級圖景——加快推進“機器人+智能制造”,推動企業實施以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為主的智能化技術改造,促進制造業向中高端大步快跑。
“智能化改造須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本附薪浶盼魅魏谓√寡?,政府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手中的“指揮棒”變為“撬棒”,有力“撬動”企業內生動力,從而讓智能制造工作的推進“叫好又叫座”,實實在在取得成效。
為此,靖江出臺了《關于推進企業機器人+智能制造技術改造的實施意見》,提出到“十三五”末,累計建成智能生產線100條以上、智能車間50個以上,累計新增使用工業機器人300臺以上,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制造裝備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關鍵工序設備數控化率達80%以上。
在企業眼里,這份《意見》既是智能制造的“行動指南”,又是“干貨滿滿”的“豪華禮包”。比如當中提到,靖江將設立“機器人+智能制造”發展專項資金,加大企業支持力度;專項獎勵企業兩年內智能制造設備投入;對實施國家級智能制造項目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經省認定的示范智能車間一次性獎勵30萬元,對經泰州市認定的示范智能車間一次性獎勵10萬元等等。
與之同時,《小微企業“助升計劃”實施意見》《綠卡企業制度》等多個文件也次第出爐,靖江從各個角度精準施策,力推“制造”向“智造”、“創造”加速轉型?!拔覀冞€專門修改了《工業經濟考評辦法》。”何健舉例說,“比如設備抵扣一項,以前權重為15%,現在則大幅提升至40%;另外‘高端、領先、首臺套’裝備的引進,均被列入加分項?!?
為助企業“踢好”智能化改造的“臨門一腳”,靖江還加快構建智能制造生態圈?!胺e極引進多家智能制造咨詢服務企業,逐步健全‘產研對接、科技轉化、企業孵化’協同創新鏈條,落戶了靖江機器人智能制造(焊接)中心、金屬材料涂鍍國家工程實驗室靖江分部、上海材料研究所靖江先進材料技術研究院等公共服務平臺,成立了靖江國際咨詢委員會,建立了10家省級院士工作站、89家省級研發機構?!本附锌萍季指本珠L王海慶介紹,“我們還為創新型企業提供一對一‘科技管家’服務,選拔20名科技政策輔導員,為258家創新型企業輔導1300余次?!?
這些接地氣的動作不斷“撓”中廠商“興奮點”。靖江企業競相加入“智能大軍”,努力搶灘智能制造高地。
民營造船巨頭新時代造船是個好例子。4臺套機器人加盟其船舶生產線后,一舉突破了機器人船舶組立件智能焊接的技術難題,使焊接良品率達到97%以上,比傳統人工焊接提高21個百分點?!按瑥S焊工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焊接質量不夠穩定一直是令造船業頭痛的難題?!毙聲r代造船廠辦主任黃斌介紹,現在一個機器人能替代8名焊工,并可24小時工作,焊出的產品強度高、韌性好、焊縫美。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各類轎車零部件制造的企業,新程汽配是國內外多家主流汽車廠家的核心合作伙伴。公司董事長顧燦興透露,他們累計投入8.5億元,裝備各種型號機器人980臺套、智能管理系統8套,2017年銷售收入超過47億元,業績六年翻了兩番。
大中電機也嘗到了智能化生產的大甜頭。當以手工操作為主的電機制造模式全面升級智能化后,成效超出了企業想象——總體生產效率提高25%,生產成本降低25%,產品不良品率降低40%,能源綜合利用率提高10%,產品研制周期縮短35%,產品可靠性和一致性均顯著提高。
目前,三江電器、皓月股份、靖江互感器、上騏集團、恒力集團等諸多企業,均在“機器人+智能制造”領域風生水起,在不斷夯實自身行業“排頭兵”的同時,也令“靖江智能制造板塊”振翅待飛。
更令人欣喜的是,其“榜樣效應”正快速發酵。靖江城南園區,去年有14家企業實施了智能化生產線技術改造,在他們帶動下,園區近兩年工業開票增幅均保持在22%以上。再看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精密制造產業園正在緊鑼密鼓建設,目前已有21家企業準備進駐,都瞄準了智能化生產。
一個最新的信息是,2018年,靖江將引導企業實施“機器換人”項目30個、新增工業機器人60臺以上,并將建成智能生產線20條、智能車間10個,力爭規模企業關鍵工序設備數控率超過60%。
2023-12-25 05:59
2023-12-23 06:16
2023-12-19 09:56
2023-09-02 10:16
2023-08-16 17:09
2023-08-16 09:17
2023-08-16 09:13
2023-08-15 09:31
2023-08-14 09:56
2021-07-21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