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直在提倡工匠精神,但技術工人的待遇卻遲遲沒有改善,導致國內的制造業,似乎目前后繼無人,很多小工廠招不到人,很多這一行的人紛紛轉行。
這一行,累,臟,窮。培養一個熟練的人,需要三到五年,高級人才需要十年以上,人才的流失,這一行在失血。
“為保持經濟競爭力,中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師(支撐“中國制造”的工業技師)。”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如何處理好工匠精神與技術工人之間的關系。
中國應尊重技工,工資不再與學歷掛鉤!
這些年來,泛文憑現象導致中國院校忙著升級,中專升大專,大專升本科,重學術研究,輕技能操作,畢業生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只有28%的本科生和碩士生能在4月份以前找到工作,而全國技工院校的就業率卻始終保持在96%以上。
在制造業強國,摘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的“藍領冠軍”,所受關注及影響力一點不比體育明星差。但在我國,目前技術人才的培養依舊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正視”,高級技工短缺,技工教育體制不完善,工作苦且不被重視,我國技能職業人才的培養正經歷著種種困難。
國家要發展,民族要復興,離不開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共同努力!優秀的技術工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理該得到全社會的更多的重視,也只有得到了更多的禮遇和尊重,中國這只重要的隊伍才能不斷的發展壯大和進步!
下面給大家來講一個真實又普遍存在的例子:
本人從2003年開始就做數控慢走絲加工至今十五個年頭了,現在在天津一家國企當管理,說說我這些年的感受吧,開始的時候干這行很自豪,模具行業當時是很吃香很高大上的行業,回家說起是干模具的人家都會高看你一眼,因為當時的普工工資一個月也就幾百塊錢,而2004年開始干慢絲這行已經每月拿到5000+的薪資待遇了,隨著貨幣的不斷貶值和人工的上漲,普工現在每月工資較之前都翻了6倍以上,而我們這行的平均工資翻了不到一倍,回家都不敢說自己還在干老本行,連年的熬夜身體也垮了,連當初心里唯一自豪的薪資待遇也沒優勢了,東西越做要求越高,壓力越來越大,機械是一門需要沉淀的專業,苦累臟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非凡的毅力是不可能堅持下來的,堅持下來了的最終結果也無非就是還有個“工程師”的光頭銜罷了!
德國是怎么樣對待技工的呢?
德國技工工資高于全國平均工資,技校畢業生的工資幾乎普遍比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高,大學畢業生白領的平均年薪30000歐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則是35000歐元左右,不少行業的技工工資遠遠高于普通公務員,甚至高過大學教授。
由于德國技工的工資高,制造業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畢業生放棄讀高中繼而讀大學的道路,直接進入職業學校。德國的職業教育由政府全額撥款,一個學生一年可獲政府4100歐元的教育經費。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期間就被企業“訂購”成為企業的準員工,企業要按規定向“訂購”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800歐元的學習津貼。
德國社會對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這才讓德國技工的工資普遍較高。德國實干者更是人才輩出,他們以精湛的工藝技術創造了享譽世界的“德國制造”。雖然德國歷經風雨,但德國制造讓德國經濟穩健增長,牢牢地支撐了歐洲的危局。歐元區至今屹立不倒,德國制造功不可沒。
德國制造之所以如此強悍,關鍵是這個國家積蓄了豐厚的“工匠”資源,包括工程師、高級技工、普通技工。德國的工匠精神就是嚴謹、規范、一絲不茍,規定螺絲需要擰五圈,他們絕不會擰四圈半。無論是工程師還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絕活,有的是祖上傳承,但更多來自遍布德國的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甚至應用技術大學,此外德國行業協會的培訓和企業內部的實地訓練也非常普遍。
問題是,為何那么多德國人甘愿做技工而不是普遍追求高校文憑?
1、在德國,做技工不丟人
在德國人看來,每個人所做的事情不過是分工不同而已,無論是政治家、教育家、企業家、工程師還是技工,他們僅僅是職業之別,不存在尊卑貴賤。德語“職業”一詞,意即天職或上帝的召喚,每個人從事的職業,從“天職”的意義上看都是神圣的。正因為如此,德國人做事認真負責,能靜下心來做好分內工作。
2、技工同樣也有很高的收入
普通技工2000-3000歐元(約14500-22000人民幣)的收入,一點也不比大學畢業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高級技工則是企業之寶,他們的收入更高,養家糊口已經不在話下,而且還可以買房買車,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就算是一人養家,同樣可以到國外度假或專注于自己的業余愛好,比如名酒收藏、古董字畫收藏等,這些并不是只有受過高等教育人士才享有的“專利”。
從職業學校畢業出來的同樣是人才,他們也有機會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工資和海外補貼。我的一個朋友從技校畢業后就職于辛克全球貨運,工作幾年后被分別派到北京和上海擔任技術主管,不僅能存下很多錢,而且每年還邀請父母到中國旅游。
3、德國的教育通道對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均非常暢通
從事技工的人,如果想“轉換跑道”,也可以申請進入應用技術大學繼續深造,畢業后拿到國家承認的碩士文憑。當然也可以通過補習,取得“Abitur”(完全中學畢業文憑)后,同樣也可以申請綜合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德國上學沒有年齡限制,屬典型的活到老學到老的范例。因此,如果大學課堂上見到白發蒼蒼的老頭老太太,那根本就不足為怪。
由于德國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觀念、技工也享有較高的收入、隨時可以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所以不少德國人寧愿選擇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比拼大學文憑。正因為如此,德國不僅有眾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也有大量“腳踏實地”的實干者。
再看看德國的福利
1、禁止節假日休息日上班
第一是改善受福利者的地位,首先,在勞動保護政策方面,國家法律嚴格規定,禁止招收童工,禁止讓18歲以下的青年工人上夜班,禁止休息日和節假日上班,禁止讓孕婦在產前六周,產后八周上班,除每周休息兩天以外,每個工人每年享受六周帶薪休假。
德國人嚴格遵循節假日不上班的規定,到了禮拜天,連商店都關門了,商店的服務員說,我是人,我也要休息,要尊重我的人權。
2、德國人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
德國人現在要的不是更多的收入,而是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德國現在的情況是,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數是這么算的:雙休日102天,再加40多天的帶薪假,還有圣誕節,萬圣節,復活節再休20多天。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