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8年,中國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工業機器人第一大消費國。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7年國內市場新增工業機器人13.6萬臺,同比增長60%。這其中,更多的市場增量均來自于不斷涌現的新一代協作機器人。相比于傳統機械設備,協作機器人協作和敏銳性更高,體積更小,可以廣泛應用于對自動和柔性生產有需求的企業客戶中。
協作機器人作為機器人設備的一種,其產業鏈分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機器人本體,和下游集成三大環節。其中,包括伺服電機、運動控制器和減速機在內的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主要依靠進口。國內企業集中在中游本體制造和下游集成環節。由于核心零部件在機器本體成本中的占比高達70%,因此在上游零部件受限的情況下,很難降低機器本體和集成系統的成本和價格。
這就使得在高價高端協作機器人(主流產品如UR、Rethink Sawyer和Franka的價格都在10萬元以上)和低端桌面級協作機器人市場之間,產生了一個斷層市場——機器人本體價格在5萬元左右的,性能良好的高性價比協作機器人市場。
成立于2016年的北京鎂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則瞄準了這一斷層市場,從運動控制器入手,通過分布式設計降低機器人本體的成本、減小體積,提升反應靈敏度和精度,提供高性價比協作機器人。同時,鎂伽正在構建自己的智能制造“云-管-端”體系,通過每一臺鎂伽智能化“端”產品,把運行數據傳送到鎂伽云,基于工業大數據分析,能夠為用戶提供實時狀態報告,并提供可預測性維護建議等增值服務。
36氪近日獲悉,鎂伽機器人已完成近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由愉悅資本領投,明勢資本跟投,天使輪機構本輪繼續跟投。去年10月,公司曾獲得過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資方包括臻云創投、英諾天使基金以及上海逐鹿資本。
鎂伽機器人的控制器和機器人本體產品已進入量產階段,預期年產能可達6000臺。本輪資金用于供應鏈的進一步夯實、新產品研發和市場渠道推廣上。
36氪在此前文章中對鎂伽機器人的技術解決方案原理進行了詳細介紹。鎂伽團隊圍繞運動控制構建了數十項國際領先的專利技術,其中MegaSmoothTM正以License的方式授權國際友商應用,實現了中國技術的反向出海。鎂伽可以將機器人關節部位的整體成本降低到控制箱方案的20%,進而將產品整體售價做到友商產品的一半以內。同時,利用鎂伽的專利技術,可使得各關節同步誤差時間在0.02微秒以內,定位精度可達±0.05mm。
當機器人本體價格降低到基本為一個工人一年的薪資水平后,就可以切入一些對自動和柔性生產有需求,但又是價格敏感型的應用市場,如3C制造、食品加工、紡織織造等傳統行業,對于這些需求,鎂伽機器人主要和集成商、經銷商合作,快速高效的實現產品推廣。
而鎂伽機器人重點切入的是生命科學行業。生命科學行業正在邁向工業化,已開始迎來爆發式增長。其人員素質高,許多時間卻不得不用于簡單重復的操作,因此對自動化需求尤為強烈。此外,生命科學行業同時還要求提供自動化設備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深刻了解需求細節,即行業門檻高,因此生命科學行業的自動化呈巨大藍海市場狀態。
針對生命科學領域,鎂伽機器人會直接深度挖掘終端大客戶需求,廣泛與生物技術、基因工程、體外診斷等醫療企業展開深入合作,提供包括運動控制器、機器人本體,和整套集成系統在內的不同解決方案,以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建立自己的細分行業壁壘。據悉,鎂伽機器人已有訂單中,70%-80%的收入來自生命科學行業。
而這種提供契合用戶實際需求的自動化產品的模式,鎂伽將來會在更多細分行業中進行推廣,不斷拓展協作機器人應用的新領域。
除了直接的產品銷售,鎂伽機器人也在探索機器人租賃模式,提供包括設備和配套服務在內的整套方案,并已經和客戶開始了實際的合作。據黃瑜清的調研結果,發達國家在工業機器人租賃方面的滲透率已經達到約30%,而我國目前只有4%以內。
對于中小型企業客戶,機器人一次性采購投入高,但是生產卻有季節性,從而使得企業主的資金壓力大,且資金利用效率不高。通過機器人的租賃,在減輕企業主資金壓力的同時可以提高企業生產力配置的靈活性,也可以降低企業決策成本,從而實現幫助企業主成功來達到雙方共贏之目的。要實現該模式的成功,對機器人租賃服務提供商的硬件成本控制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對于鎂伽機器人來說,由于具備核心技術以及完整的供應鏈體系,產品成本的自主可控性更高,從而完全有足夠的空間和能力來提供租賃服務。據悉,當前租賃業務合作客戶的實際運行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下一步,在業務方面,鎂伽機器人主要會通過戰略合作加快市場擴展。技術方面,鎂伽機器人依然會從運動控制器出發,持續提升性能、降低成本、減小尺寸。預期每6-9個月完成一次產品的迭代和升級。
鎂伽機器人現有50人左右,其中60%以上均為研發人員,市場和售后人員約占15%。CEO黃瑜清,10年電子測量行業自動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經驗。CMO喬志新,18年電信、電子測量設備行業技術研發、項目管理、產品管理、營銷管理經驗。CPO張琰,10年自動化設備、生命科學分析設備研發、設計經驗,曾作為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總負責人,帶領團隊完成專項研發及產業化落地并通過驗收。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