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足球場般寬闊的地面,一群裝有托盤的橢圓形黃色機器人快速而有序地穿梭著,將一件件包裹送達指定格口,按照不同目的地完成分揀。
這是全球首創的物流自動化分揀機器人,發明者就在中國杭州,一家不為大眾知曉的創業公司——浙江立鏢機器人有限公司。更令人驚訝的是,機器人的發明團隊是做絲襪機起家的,而且只有6個人。
△立鏢分揀機器人運作中
從針織控制系統到人工智能分揀機器人,這樣的跨越超出人們想象,是什么讓他們跳出傳統,一頭扎進人工智能的時代浪潮?
在位于西溪濕地的公司總部,立鏢創始人兼總經理夏慧玲接受了新零售100人的專訪。她很少接受采訪,說起話來溫和平緩,毫無雷厲風行之勢,仔細聽,樸實的言語下隱藏著堅定和自信。
對于勞動密集型的物流行業來說,立鏢“小黃人”的出現是一次革新。按照一套350臺的數量配置,立鏢機器人一天可以處理60萬件包裹,可節省傳統模式分揀70%的人力。相關系統路徑算法5分鐘就產生約3000億次計算量,相當于北京首都機場一整天航班起降數據計算量。
△立鏢創始人兼總經理夏慧玲
01“我們可以比老外做的更好”
今年40歲的夏慧玲從小喜歡物理,畢業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專業,是班里僅有的兩個女生之一。做了幾年軟件工程師和項目主管后,她加入了當時的男友,也是大學同班同學創辦的公司,做針織領域的自動化控制系統。
在兩人之外,一起參與創業的還有數名同班同學,這個以同窗情打底的團隊已經走過了十幾個年頭,彼此知根知底,全然信任,才能在無數次遭遇困境時擰成一股繩,合力闖過難關。
創業之初,國內的絲襪機全是進口的,夏慧玲擔任杭州嘉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丈夫主導技術研發,做出了國內首臺絲襪機電控系統。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做襪子提花的選針器也是被國外壟斷的,夏慧玲團隊不甘心,用區別于西方相關技術的原理發明出新型選針器。“我們有一個基因,不會做跟別人一樣的東西。”夏慧玲說,“不是只有老外才能做好,我們可以比他們做得更好。”
從2005年開始創業,嘉拓逐漸成為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到2012年,已經占據國內針織行業自動控制系統領域的幾乎全部市場份額。夏慧玲愈發感覺到,已經觸到了針織行業的天花板,這個行業經過兩百多年發展,早已高度自動化,嘉拓能提高的空間很小。
△立鏢機器人動畫模擬流程
也是在那時,機器人在一些領域開始出現苗頭,夏慧玲團隊捕捉到了再次創業的發展方向。他們做市場調研,發現當時國內機器人企業主要是做機械手,核心技術都靠從國外引進,自己只做集成。
深諳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夏慧玲覺得這樣沒意思。她老家浙江永康有很多做電動工具的工廠,車間里幾百上千人很常見,越來越貴的人工讓工廠老板頭疼,問夏慧玲有沒有辦法改成自動化流水線。經過調研,夏慧玲團隊否決了這個方向,一條流水線改造少說要花60萬元成本,每家工廠需求還不一樣,一個自動化系統無法批量化復制。
02閉門一年造出“小黃人”
靈感在生活里產生。有個包裹因為異常件被卡在快遞公司,需要自取。夏慧玲在快遞倉庫見到,幾百個人圍著皮帶分揀包裹。“我感覺回到了原始社會,怎么還有這么落后的行業存在?”夏慧玲有點難以相信,因為在針織行業,生產一只襪子只需要幾秒鐘,物流行業竟然還是人海戰術。
開車回公司的路上,她就和先生商量,“做包裹分揀和做絲襪提花很像,到一個點把花鉤上來,到一個格口把包裹分出去不就好了嗎?”越說越興奮,團隊馬上進入物流自動化領域的調研。
他們發現當時最先進的自動分揀技術就是交叉帶,交叉帶屬于重機械,對場地要求很高,而且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系統都要停工。進口交叉帶極為昂貴,引進一套需要一億多元,一般企業用不起。
如何突破這么笨重的技術,做出更加實用的分揀機器人?亞馬遜的Kiva Robot 貨架機器人給了夏慧玲靈感,Kiva馱整個貨架過來,工作人員從上面拿需要的商品,這有點浪費,但思路是可行的,每次馱一件包裹,機器人可以做得很小。
團隊拿著這個思路去與快遞公司談,對方卻覺得不可行,國內外都沒有這樣的先例。夏慧玲和同事們并不氣餒,決定自己投錢開發。
△立鏢機器人團隊照
2014年底,原本做針織自動化機械的團隊著手研發物流分揀自動化儀器,只花了一個星期,第一臺分揀小車就能跑了,但是從一臺到兩臺,從兩臺到20臺,再到上百臺,足足花了一年時間。
從2015年3月到2016年2月,長達一年時間,除夏慧玲以外的5人研發團隊被“關”在金華一個倉庫里,除了吃飯睡覺,所有時間都投入研發中。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避免干擾,提高工作效率,夏慧玲也不知道要經歷這么久的攻關,原以為只要閉關兩三個月,沒想到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越來越多。
這個過程百轉千折,不知多少次團隊來反饋項目做不下去了,“我們放棄吧”。夏慧玲也懂技術,每每這時候她就讓團隊坐下來一起分析,是哪個地方卡住了,還有什么可能性,“我們再去試”。
“我們有無數理由可以放棄,但是都沒有,終于熬出了頭。”夏慧玲說。她在中學時代總是長跑冠軍,耐力勝人一籌。
一次次推翻重來,自動分揀系統終于走上了軌道。2016年2月,“小黃人”數量達到300臺。整個項目一直處于對外保密狀態,直到2016年3月申通首次投入使用立鏢機器人,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前來視察,“小黃人”才被外界知曉。
03顛覆物流行業
立鏢機器人的面世,對于傳統物流行業是顛覆性的改變。
△立鏢機器人倉庫實拍
比起流水線的分揀系統,立鏢機器人占地面積更小,分揀效率更高。配套350個機器人的場地只需要1300平方米,劃設10個入口、240個格口,理論上每小時可以分揀18000個快遞包裹,實際最多可以分揀1.6萬件。傳統分揀要達到這個體量,至少需要300多名工人,立鏢機器人可以節省70%的人力。
人工分揀存在5%的出錯率,“小黃人”的差錯率小于0.01%,而且還能避免暴力分揀。人會疲勞,但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自動充電5分鐘,就可以連續工作4小時。
立鏢機器人通過自動識別快遞電子面單上的二維碼,找到目的地,平臺上每個格口代表不同目的地,系統會自動算好路徑,讓機器人前往精準投遞。機器人各自并聯,但凡一個出現故障,只需要停下很小一塊區域用以維修,并不會影響其他機器人工作。
機器人如此密集,彼此距離最小時只有1厘米,復雜大量且精準的計算,是避免撞車的唯一法門。而達到現在的成熟度,是建立在無數次的試錯之上的。
相比笨重的交叉帶分揀,立鏢機器人的優勢在于成本更低、體量更小,也更靈活,物流公司只需按照平時產能投入機器人數量,而不用多投,遇到雙11等大促時,可以租用機器人,幾分鐘就能將新的機器人接入系統。
“我們測算過,物流公司使用立鏢機器人,一年半到兩年時間就能收回成本。”夏慧玲說。
自2016年3月投入市場以來,立鏢分揀機器人已經迭代了4次。目前投入市場的機器人,已有4000多個。
04目標:快遞全流程自動化
立鏢機器人每次參加海外展會,都會引起轟動,顛覆了西方同行對于中國“有制造沒創造”的形象。美國兩大連鎖超市沃爾瑪和Tageta都已經成為立鏢的客戶,將小黃人引進到揀貨環節。日韓、東南亞、歐洲市場也正在開拓中,夏慧玲預計,明年國外的訂單數量將超過國內。
嘉拓科技年產值最高時有5000多萬元,立鏢已經超過了這個數字,去年達到8000多萬元,預計今年產值將超過2億元。公司總共只有60多名員工,主要包括研發、品控、銷售、售后等部門,生產則外包。
△立鏢開發的盒馬鮮生送餐機器人
物流是一個千億級市場,立鏢一直在開拓新場景。今年初,立鏢為盒馬鮮生開發的送餐機器人已經投入使用,這與快遞分揀有類似之處,機器人收到指令后到特定窗口取餐,再送到顧客桌前。“做技術像是搭積木,本體差不多,加上一些新積木,做一些改動就可以了。”夏慧玲說。
立鏢“小黃人”面市后,市場上很快有了模仿者。好在,有了之前針織行業的經驗和教訓,立鏢機器人早已申請了40多項發明專利,不怕抄襲者。
“我很無語,這個行業有太多環節可以去改造,為什么要盯著我們,做一模一樣的東西?”夏慧玲說。
立鏢創始團隊已經定下目標,要對物流行業做整體改造,實現全流程自動化。下一個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當然,這是對外保密的。
夏慧玲喜歡看科幻片,她可以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連看兩天科幻片。“以后那些簡單重復的勞動都讓機器人去干,人應該解放出來,去做更有創造性的工作。”夏慧玲說。
浙江立鏢機器人有限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公司主要有兩塊業務:自動稱重掃描臺和包裹分揀機器人。自成立以來,公司一直致力于物流自動化項目的研發與創新。經過15年的自動化控制技術積累和2年多的專注技術創新和發展,公司產品全部屬于自主研發的專利產品,到目前為止已有40多項發明專利。
立鏢主創團隊來自于絲襪機控制系統領域領跑者—杭州嘉拓科技有限公司,擁有15年自動化控制技術開發經驗。2014年立鏢團隊開始研發自動分揀機器人,2016年2月,自動分揀機器人投入使用,2016年6月,立鏢分揀機器人正式發布。2016年7月正式入駐杭州未來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鎮。在國內市場與知名物流企業郵政、申通、京東等形成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在海外,已打開美國市場,接下來將開拓歐洲和亞洲市場。
立鏢全球首套人工智能機器人分揀系統已完成兩年穩定測試和運營,現國內市場機器人運行個數達到4000多。 比起流水線的分揀系統,立鏢分揀機器人占地面積小、分揀效率高,機器人只要自動充電5分鐘,就可以連續工作4小時,該系統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分揀,只需在約1300平方米場地內劃設10個入口、240個格口,就能實現每小時分揀18000個快遞包裹,差錯率小于0.01%,為此可節省原先傳統模式分揀70%的人力。如果按350臺的數量配置,“立鏢小黃人”智能分揀機器人可以達到60萬件包裹的日均處理量。相關系統路徑算法5分鐘就產生約3000億次的計算量,相當于北京首都機場一整天航班起降數據計算量。精準、高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被廣大網友驚呼為“逆天”的驚艷世界的中國快遞“黑科技”, 它的出現被視作革新物流行業的一大利器。
立鏢物流分揀機器人自發布就引起了政府、行業及媒體的高度重視,央視《走近科學》、《新聞聯播》、《輝煌中國》等電視節目、國內外各大媒體和《”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進行了一系列報道介紹,凸顯了中國智慧物流最新成果。
2025-04-19 09:52
2025-04-19 09:51
2025-04-19 09:50
2025-04-19 09:50
2025-04-19 09:49
2025-04-19 09:47
2025-04-19 09:47
2025-04-19 09:46
2025-04-19 09:44
2025-04-19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