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科技發布公告稱:為提升智能制造創新能力、進一步完善 AI+IoT 布局,曠視科技全資收購艾瑞思機器人,正式進軍智能機器人業務。
這次收購展示了曠視垂直產業鏈整合,進一步“云端”布局,也為前面曠視科技的4.6億美元融資找到去向。
時鐘回播到2017年。
曠視、商湯、悅面等一度引燃AI資本市場
2017年10月31日,曠視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輪4.6
億美金融資,融資企業不乏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領投,螞蟻金服、富士康集團戰略投資等知名企業。實際上,在曠視科技、商湯、寒武紀等諸多新創企業引發的AI資本狂熱之際,這次融資已趨向保守,據媒體報道于2017年6月,曠視科技估值就已超20億美元。
即便實際融資只是預估五分之一,為4.6億美元,曠視科技內部也認為其實公司并不需要那么多錢。屆時曠視科技業務涵蓋金融安全、城市大腦、手機智能等方向,盡管早在2015年,曠視科技即推出智能攝像頭硬件,截至融資前,最主要應用依然為其面部識別算法。一時資本過于充裕對中小企業言反“不知所措”,然資本過后,企業終將考慮其后續,曠視科技無疑邁向產業鏈垂直整合。
筆者前面曾簡單分析AI企業趨向:或通過并購,通過整合某些行業,打造護城河;或擁抱基礎云,被基礎云收購。是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
想舉例科大訊飛。這家號稱國內語音識別第一的企業,以語音識別AI為中心,開放API,接入第三方智能硬件,打造獨立于BAT外的獨立基礎云,甚至被國家重點“點將”為承擔國家智慧城市戰略一員,在2017年AI資本大熱之際,竟出現狂跌。當然深入分析不排除眾多原因可能,但在IoT大發展下,語音作為其中一智慧入口,BAT的語音肯定不會讓第三方把握。這也是為何互聯網巨頭們,為何先后發布“天貓精靈”、“小愛”、“叮當”、“小度”等語音識別的智慧音響。
BAT們引發的智慧音響大戰,亦是智慧語音入口大戰
在家庭語音識別入口領域,當被BAT硬件加攻的同時,科大訊飛也只有可聯合第三方設備的API。當然,目前科大訊飛的業務主要在教育、司法、醫療、交通、智慧城市,在BAT們狂撒智能音響“技術練兵”“語音識別積累”后,不排除“農村包圍城市”可能。畢竟BAT們提供的都是整體智慧方案,語音識別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的打包。
再回到本次并購。2017年,艾瑞思建立自有機器人生產線,并與心怡科技、科捷物流等合作伙伴合力打造智能倉庫,而且成功應用于富士康工廠。而曠視科技公告稱,此次艾瑞思加入曠視業務矩陣, 一方面會為物流倉儲、智能工廠等行業提供更加豐富的、更加智能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會積極探索智能機器人與新零售、行業物聯等領域的融合。此次并購,借助機器人承載不僅讓曠視科技為企業提供更豐富落地業務,也使其內部完成圍繞物流、智慧工廠業務的上、下游整合。
資本過后,作為曾經火熱的AI企業,曠視科技可能是第一批啟動并購路程,但絕對不會是最后一家,或并購或被收購,其他AI企業如何走向?拭目以待。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