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資本青睞 年增幅超過30% 創業門檻提升 只有個位數能活下來
今年韓國平昌冬奧會的閉幕式上, “北京8分鐘”驚艷了全世界,24臺背載著冰屏的機器人在不停地冰上滑動中,與舞蹈演員、現場燈光、舞美形成了天衣無縫的絢爛美景。它們便是俗稱為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動導引運輸車)的智能移動機器人。
為這些機器人打造的舞臺不只有冬奧會,富士康、京東、菜鳥、蘇寧等分布全國各地的無人倉,同樣是它們的舞臺,而且“舞者”的數量更多。數十臺、甚至數百臺機器人,無聲穿梭在倉庫中,它們身上背負著重重的貨架,沿著精準規劃的路徑,將貨物送到需要的人身邊。
自從亞馬遜由Kiva機器人打造的無人倉亮相后,這樣充滿科技范的智能倉庫便成了各家電商平臺、大型企業的夢想。《IT時報》記者從多方消息源得到的綜合消息顯示,2018年AGV的整個市場增幅至少在30%以上,總量可能超過2萬臺,其中光菜鳥給快倉一家的訂單便有1萬臺。
但同時,燒錢、山寨、價格戰、商業模式等等一系列問題,同樣拷問著這個看似烈火烹油的行業,領頭羊和創業者,面對巨大的市場蛋糕,都在思考切割的方式。
倉庫里的“蝴蝶效應”:牽一發而動全身
2014年,一段視頻將亞馬遜倉庫內的工作情景公之于眾,讓Kiva進入人們的視野。這種外表看起來像掃地機的機器人,可以自動負載貨架,根據規劃路線移動,自動避障自動暫停,將傳統的“人—貨”分揀方式,變成了“貨—人”。
四年后,國內的電商平臺也都擁有了各自的無人倉,據前瞻研究院統計,京東的上海亞洲一號三期無人倉實現了從入庫、存儲、包裝、分揀的全流程、全系統的智能化和無人化;阿里的廣東惠陽無人倉是我國實際投入使用的最大規模無人倉庫;蘇寧在2017年雙十一前全面上線了云倉庫……無人倉正在遍地開花,而國產類Kiva的AGV移動機器人也成為創業者和資本的寵兒。
2017年,國內出現了兩家明星級AGV創業公司——快倉智能和極智嘉(Geek++),快倉獲得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由菜鳥網絡和軟銀中國投資,快倉因此也被看作是阿里系在智能物流領域部署的一顆重要棋子,極智嘉同樣是B輪融資,由美國華平投資集團領投,原有股東火山石資本等跟投,投資額為6000萬美元(約等于3.7億人民幣)。
兩家的產品都是類似亞馬遜Kiva的小型搬運機器人,特點是行動靈活、自動避障,技術難點在于調度系統,當幾百臺機器人同時在數千甚至上萬平方米的倉庫里搬運貨物時,如何避免撞車是最根本問題。
“舉個例子,一個訂單下來,系統必須在1秒鐘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判斷,哪一臺機器人離這個商品最近,同時為其規劃到達貨架并且托載貨架到分揀員位置的最優路線。這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如果有500臺機器人同時在跑,你需要窮舉這一臺機器人和其他499臺機器人的所有可能性,然后才能得出最佳答案,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失誤很可能造成連環效應。”程宮(化名),一名做了將近20年AGV的工程師,在他看來,AGV調度就是典型的“蝴蝶效應”。
“菜鳥給了我們1萬臺的訂單,在菜鳥倉庫里已經試運行,目前最多可以做到200臺機器人同時運作,當然也不排除會出現突然死機、暫停等情況。“快倉市場總監孫迪告訴記者。
據程宮了解,亞馬遜此前已經可以做到在兩三萬平方米的倉庫里350臺Kiva同時運作,以此對標,國內產品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資本帶來的價格戰
“無人倉自然是未來兩年的熱點,小型移動機器人也確實有較大需求,但現在出現的趨勢是,高端商品正在低端化。”新松移動機器人BG副總裁王玉鵬對資本給行業帶來的沖擊毫不諱言。
此前Kiva剛出現時,國內便有企業對其很感興趣,當時一臺Kiva的價格在30萬元-40萬元之間,如果幾百臺同時使用,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如今,四年過去了,國產類Kiva的AGV機器人價格已經降到了每臺8-10萬元左右。
不可否認,資本的進入對這個行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據程宮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發生在AGV領域有15起左右千萬級別的純風險投資,百萬級的投資,另有10-15筆,大額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商倉儲AGV,比如前文提到的快倉和極客嘉。而程宮預計,如果2018年發生新的大額投資,很可能拿到“船票”還是幾家頭部企業,“經過一年,上次融的錢估計燒得差不多了。”
孫迪告訴記者,快倉目前有5-6款產品,載重在600公斤到1噸左右,價格在10萬元上下,這里面包含了合理利潤,且快倉已經盈利。
背靠大樹、有著來自菜鳥穩定且大規模的訂單應該是快倉盈利的關鍵,但這恐怕只是個案。
早在2014年,王玉鵬便測算過國產Kiva型機器人的成本,僅硬件部分,一臺機器便需要13-14萬元,何況還有調度系統、人工成本以及合理利潤。2017年,當王玉鵬再次測算時,硬件成本下降至10萬元,但依然不包括其他任何成本,“對于一般企業而言,10萬元根本賺不到錢。”
尷尬的電商市場
另一個尷尬在于,盡管電商平臺的無人倉似乎是個龐大的市場,但留給AGV公司的空間并不大。由于AGV連接訂單、分揀、發貨多個環節,數據太過敏感,業內一直有“傍大款”還是“獨立發展”之爭,但從市場表現來看,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已經選擇了快倉,而“老二”京東在研發自己的AGV機器人,即便是快倉,也要考慮菜鳥“吃飽”之后的發展道路。
“通用、標準化、可復制”是孫迪反復向記者強調的關鍵詞,在快倉的規劃中,如何將整套智能倉儲系統的硬件和軟件變成一個相對標準化、并且開放的產品,可以快速在多行業中部署,是他們目前技術研發的重點,顯然,快倉并沒有將未來放在菜鳥一家身上。
大型制造業、醫藥生產機構、連鎖醫藥公司……這些獨立的、垂直的大型商業企業,或許才是AGV更好的金主。例如銀行金庫對安全等級要求極高,現在通過AGV機器人和機械臂機器人,可以在無人情況下完成黃金的轉移,這樣的訂單需求遠比電商簡單,但工程實施速度快,客戶對價格敏感度不高,基本可以保證合理的利潤。
“北京8分鐘”機器人的“主人”、國內機器人企業翹楚——新松,如今更愿意走中高端路線,為大型企業提供整體智能倉儲解決方案。除了AGV機器人外,新松擁有幾乎國內最全的工業機器人生產線,其柔性7軸機器人稱得上是國內同類產品的最高水平。將這些產品靈活組合后形成的智慧倉庫訂單,至少都是千萬級的。王玉鵬告訴記者,去年新松在美國晟碟公司上海工廠和馬來西亞工廠投入的智慧倉庫,造價也在5000-6000萬之間。
深圳市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盧彰緣認為,不少AGV領域的創業團隊受背景所限,過于重視單一產品,卻忽略整個方案的提供,這讓他們在與大企業或者頭部企業競爭時,很難有勝算。更尷尬的是,對無人倉有需求的電商通常都是巨頭公司,這些AGV創業公司與其并不能在同等平臺上對話,他便曾經聽朋友吐槽過,給某個大公司做項目,結果最后甲方臨時提出更改方案,并且把團隊中的“技術大拿”挖走,創業者“欲哭無淚”。
未來:100個或許只能活個位數
程宮常常接到風險投資人的咨詢電話,“究竟AGV還能不能投?投怎樣的企業?”他的建議往往是,看這家企業有沒有核心價值——技術。
傳統的AGV企業,因為沒有研發和有深度的技術人員,八成以上的公司技術空心化,20幾個人,投資2000萬便能“支起”一個工廠,但這種工廠生產的產品基本都是“拼湊型”,只能通過價格戰搶市場,這樣的公司很難得到風投的青睞。
目前在AGV領域創業的小微團隊數量不在少數,大多是一些有相關學歷和技術背景的團隊組成,據程宮估計,這個數字至少有100,但隨著風投的眼光越來越“毒”,創業的門檻越來越高,最終能勝出的只有個位數。
程宮認為,控制(調度)系統是AGV的核心技術,盡管現在有400多家所謂的AGV廠商,但能做到這一點的不超過20家,快倉和極客嘉的核心價值就在于,它們在控制技術方面有極強的團隊。
然而,對于AGV創業公司而言,高端人才是永遠的痛點。
AGV核心技術主要包括傳感器技術、導航技術、伺服驅動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其中調度系統是“皇冠上的明珠”,最需要的人才是結構算法工程師。但這些工程師恰恰也是電商、人工智能、大數據公司的“寵兒”。據王玉鵬透露,BAT給有些高端人才開出的價碼是AGV行業普遍水平的4-5倍,尤其是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這樣的人才爭奪戰更激烈。
快倉也將選拔人才的目光更多看向高校,通過和學校聯合培養的方式,自己“造血”。
當然,創業公司并非毫無機會。從現階段來看,AGV還處于紅海的初級階段,市場集中度不高,尤其是細分領域,頭部企業與中部企業的差距不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創業公司很有機會。”程宮表示。
名詞解釋 AGV
盡管現在改了個時髦的名字——智能移動機器人,但業內依然習慣將這個矮矮的、能夠靈活搬運物體的機器人叫做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動導引運輸車),顧名思義,是指可以沿著既定路線自動運輸物品的運輸車。AGV出現于50年前,最早的導引設備是電磁為主,后又出現了激光、視覺等方式,最初路線是既定的,現在已基本演變為根據實時訂單隨時規劃路徑,也正因此,它必須具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和預測能力,由此“變身”機器人。
2025-01-14 09:13
2025-01-14 08:42
2025-01-14 08:41
2025-01-13 12:09
2025-01-13 12:09
2025-01-13 11:49
2025-01-10 11:48
2025-01-08 12:41
2025-01-08 12:40
2025-01-08 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