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恒溫,52%恒濕。在悶熱難耐的桑拿天,位于上海市青浦工業園區的這個車間顯得有條不紊,沒有嘈雜的轟鳴聲,也沒有瑣碎的交談聲。這里是晨訊科技集團的手機和通訊模塊制造廠,也是國內首個手機業“無人工廠”。無人化車間面積約3000平方米,占據了廠房的一整個樓層。
機器人測試線有條不紊地運作,在大大節約成本的同時,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精度,同時還避免了人工檢測時因情緒化、粗心等造成的人為差錯,機器的差錯率幾乎為零。
機器人小車經過智能料倉。據計算,同樣的工作量需要三個班組建三十人,相比一年的人力成本,研發的機器人流水線成本大大縮減。
工廠看板的屏幕上實時顯示了自動流水線的運作情況,方便管理監督。
無人車間內有機器人檢測線、自動包裝線、智能料倉、自動分板區等多個機器人流水線,晝夜24小時不停地運作,誤操作比例為零。
車間內的一張對比圖:車間改造前,每班次需要14個工人,并排站著重復勞動。而改造后,每班次僅需5個工人,產能還提升了25%。
機器人小車能自動加料、送料,沿著地板上的軌跡線移動,遇到障礙物還會避開。
實現“機器換人”后,基本上兩年內就能回本。按計劃,人工檢測車間在不久后也將變為無人線,包裝線目前也已進入調試階段,至少60%的崗位將被替代。
每臺機器都需要相關員工的維護、調整和保養。“無人工廠”并非沒有一個人,而是取消低水平重復勞動崗位,員工最終將轉型成具備技術素養的管理者。
企業自主研發的機器人線每套可一下子替換“兩班倒”的32個工位。
一臺自動貼裝機正常運作,基本不需要人為干預。
無人車間里的20名員工,均是經過培訓后重新上崗,不僅提升了職業技能,也同時從勞動型崗位升級為技術型崗位,薪資待遇也上了一個臺階。
為了保持車間內的恒溫恒濕環境,進入車間前必須穿上鞋套、換上防護服、戴上工作帽。車間的左側整齊規劃了四條“手機通訊主板自動測試線”,這也是晨訊科技已經實現的無人化流水線,手機主板可在流水線上完成從下載到校準的工序,全程只需要1到2名維護人員。在自動化流水線上,機械臂有節奏地將不同模塊載入不同的檢測系統,大大節約成本的同時,更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精度,機器的差錯率幾乎為零。據介紹,從五年前起,晨訊科技就開始以自己的手機和通訊模塊制造廠作為試驗基地,將標準機器人、視覺系統等,集成為一套套自動化成套設備,成功地代替了一排排的非技術工人。接著是智能物流的AGV(無人搬運車)和各種專用自動化設備。在逐步實現工廠無人化的基礎上,再將所有設備連上互聯網;通過PCS(過程控制系統)、MES(制造執行系統)和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實現生產全過程的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目前在手機制造領域,規模排名前20的制造工廠大多數已經購買了其制造的各種智能裝備,部分工廠正在洽談整廠智能改造方案。
近些年,隨著“路易斯拐點”到來,勞動力成本飛漲,中國制造業遭遇到空前的挑戰。制造加工企業逐漸認識到,人工智能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三步走”的戰略規劃,到2030年,中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
2025-04-03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