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迎功臣。2月26日下午2時,沈陽桃仙機場國際到達出口,首批回沈的參與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的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發團隊7名成員一出現,等候多時的人群瞬間爆發出熱烈的歡呼。沈陽新松公司代表一擁而上,將祝賀和感謝送給了載譽歸來的功臣。
齊心合力才能做到最好
移動機器人BG研究院部長、總工程師——于煥
團隊核心成員于煥告訴記者,在此之前,新松公司研發過用于舞臺表演的機器人產品,在平昌,這款產品正式亮相。“第一個舞臺就是冬奧會閉幕式,這是沈陽新松的驕傲,難度也很高。”于煥說,雖然國內還有很多企業擁有類似的技術,但是能在如此高水平的舞臺上零差錯地呈現機器人技術,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新松能夠做到。“是中國智慧,齊心合力才把它做到最好。”
“接下來,我們要將高大上的工業產品送到老百姓身邊。”于煥說,公司考慮開拓出更多的機器人應用領域,在牢牢掌握核心技術的同時,讓高科技惠及更多民眾。“目前已經開發出了娛樂、伴隨、養老機器人產品,讓機器人跟人交互,幫人干活,我相信在今后的幾年中,新松將以更貼近百姓的方式獲得大家的關注。”
全場觀眾都在為中國歡呼
軟件開發工程師——劉俊
年紀最小的劉俊在團隊負責軟件編程。他回憶到,在表演到一半時,就感受到了周圍人對于中國科技力量的認可。等到表演正式結束,他看到全場的觀眾都在為中國人歡呼。“那個時候我的心情十分激動,我為自己是一名來自中國的工程師感到驕傲。”
數據一改再改磨合越來越順
軟件開發工程師——趙茜
趙茜是團隊中唯一的女工程師,“很多觀眾看到的都是成功表演之后的喜悅,但實際上,為了實現機器人表演的最佳效果,從去年至今,我們在一起磨合了很久,編程的數據也是一改再改,整個過程經歷了很多波折。慶幸的是,技術團隊和演員們互相配合,互相理解,所以才呈現出這樣好的效果。”
從2月11日到達韓國,直至26日回國,作為一歲孩子的母親,趙茜十分牽掛家人。“基本每一天都會和孩子視頻。”盡管對家人非常牽掛,但絲毫不影響趙茜的干勁兒:“我們用最好的成績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留下了中國印記,等孩子長大后會為媽媽感到驕傲的。”
神秘“黑衣人”隨時測控
軟件開發工程師——趙嘉均
“節目是在晚上進行的,所以彩排也都是在晚上,每天彩排結束,天都要亮了。”軟件開發工程師趙嘉均告訴記者,在韓國的半個月時間里,最缺的就是睡眠,“基本每天都是3點半睡覺,早上不到7點就要起床。”即便是這樣,大家也堅持了下來,保證了機器人參數的穩定。
“在此之前,我們給機器人設定的都是固定的路線,但這次上臺表演,張藝謀導演要求的路線是創新的,我們又重新對機器人導航進行設定。”在技術領域,智能移動機器人的車體控制和智能導航技術是重中之重,趙嘉均和趙勁超在彩排中也身著黑衣穿梭在舞臺上,隨時測控機器人車體的路線。
在技術團隊和導演團隊的磨合中,新松的研發人員遭遇了不少困難,“導演希望我們的機器人能夠邊旋轉邊移動,一開始我們是無法完成的,但是經過對參數進行不斷優化,最終才達成最完美的舞臺效果。”
工業機器人和藝術結合的典范
軟件開發工程師——王家亮
1988年出生的王家亮是這個團隊的頂梁柱,擔任24個機器人動作的總指揮,他說,“很多來自加拿大和歐美的機器人公司同行表示出了對中國創造、中國速度的稱贊和肯定,這也激勵我們科研人員再接再厲,用更多高科技的產品讓‘中國智造’‘沈陽智造’叫響國際。”
王家亮說,在國際上,工業機器人和藝術結合的案例非常少,而新松這一次在國際舞臺上將兩者完美結合,堪稱世界機器人發展史的典范。
機器人翩翩起舞
背后的技術難題
導航算法
讓他們翩翩起舞
機器人距離舞臺周圍的環境參照直線距離近百米,演出場地人流多,如何讓機器人看得見,看得準?新松的移動機器人團隊專門研制了全新的導航控制算法。沈陽新松移動機器人事業部總裁張雷說,“我們突破了以往工業機器人動作比較簡單,比較直線化的問題,設計了行進中旋轉、行進中扭曲等,配合演員做出一些比較花哨的動作。”
大風降溫天氣也給機器人的正常運行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團隊的算法,確保所有移動機器人在演員移動頻繁、場地光照復雜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精準定位和運動。
加溫處理
讓他們避免“感冒”
韓國當地的天氣對機器人的電池和通訊系統帶來了新的考驗。如何避免機器人“感冒”,是團隊需要解決的另一問題。“電池自身在低溫情況下可能會無法啟動,我們便對電池自身以及所有電工部件,進行了加溫處理。”張雷介紹,新松的技術人員通過升級機器人的通訊系統,確保所有機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新松團隊讓現場和全世界領略了“沈陽智造”“遼寧智造”和“中國智造”的魅力。
通訊升級
讓他們無“網”制勝
機器人的通訊問題也是另一大難題,由于主辦方屏蔽了絕大部分的無線網頻段,其中包含機器人通常使用若干頻段,技術人員不得不尋找替換的解決方案,升級機器人的通訊系統,確保所有機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在沒有網絡的環境下,我們的機器人之間還能溝通聯絡,這正是我們新松的核心競爭力!”張雷信心十足地說。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