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機協作模式下,人與機器攜手合作。由人員控制并監控生產,而機器人則負責勞累的體力工作。兩者發揮各自的專長:工業 4.0 的一個重要原則。人機協作給未來工廠中的工業生產和制造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
市場環境
近年來,伴隨當前市場需求日益加大和資本政策的大力扶持,工業機器人已步入高速發展階段,各種機器人可以勝任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機器換人”已在包括制造業、服務業等多行業展開。為此,不少“機器人與人競爭工作“、”機器人取代人類“、”機器人殺人“等不和諧的新聞也時不時的出現。其實我們人類與機器人可以是一種互助共存的關系。機器人可輔助人類去做一些繁復、深重的工作。人類可根據現實需求,調整機器人生產。協作工業機器人是發展的新形態,業內目前已經達成共識:人機協作是機器人進化的必然選擇,其特點是安全、易用、成本低,普通工人可以像使用電器一樣操作它。
人機協作:工藝技術
在人機協作模式中,機器人就是一個人的助手,輔助人去做勞累艱苦的工作(比如:搬運、上下料等大量重復性工作)。而人機協同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不隔開、無護欄。
我們舉個例子:KUKA LBR iiwa人機協作機器人,該機器人使用智能控制技術、高性能傳感器和先進的軟件技術。它可以協作生產,使以往困難的、一直都手動完成的轉換成自動化生產。
此款機器人可在 KUKA flexFellow 等移動式平臺的幫助下變得不受位置和任務的限制;還有其自發自動化的特點,因此具有最大的靈活性:它可以作為生產負荷高峰和資源瓶頸時的助手提供最佳支持。
人機協作:優點
在生產過程中的靈活性最大
降低受傷和感染危險(例如使用專用的人機協作型夾持器)
高質量完成可重復的流程
采用內置的傳感系統,提高生產率和設備復雜程度
人機協作機器人與傳統工業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中的一個重要的細分類別,它的最大優勢就是靈活性,但缺點也非常明顯。就是為了獲得控制力碰撞能力,協作機器人的運行速度比較慢,一般就只能傳統工業機器人的1/3到2/3。而且協作機器人重量都是比較輕,結構相對簡單,整個機器人的剛性不足,所以協作機器人負載一般都是比傳統工業機器人低,工作范圍只與人的手臂差不多。
人機協作在各領域應用
協同機器人在3C行業中,應用非常的廣泛,在電子產品的生產中涉及到的焊接、裝配、打磨、檢測等復雜的工序過程,為了跟上產品更新的速度,又要保證產品的生產品質,人機協作就成為當前最理解的解決方案。
當然協作機器人在服務領域做得并不比其在工業應用領域差。其間也講究人機協作,共同發展。
在今年九寨溝地震發生當晚,第一篇關于九寨溝地震的新聞出自中國地震臺網的一個寫稿機器人之手,僅耗時22秒就完成了500多字的稿件并發布。機器人撰寫的稿件,都是以廣泛數據作為支撐,而稿件的格式、語序等,都源自固定模版。就拿目前被騰訊、新華社、美聯社等國內外媒體廣泛“聘用”的寫稿機器人來說,仔細觀察它們平時發布的新聞,不難發現它們雖然產出數量較高,但是所發稿件多半是集中在財經、體育、氣象、自然災害等領域,而內容多為對事件的的簡單描述以及對事件涉及到的數據進行直觀呈現,僅起到傳遞信息并作簡要分析的作用。
人機協作大勢所趨
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發展成熟,機器人將會越來越智能,將會在多個領域中,承擔更多的工作職責,將成為人類重要的助手和工具。人類與機器人將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但這是一個長期的漸進式過程。盡管在發展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挑戰,但我們相信人機協作終將是大勢所趨。
犀靈機器人培訓中心(上圖)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