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機器人將搶走8億人工作
一項調查顯示,到2030年之前,機器人自動化將搶走全球8億人工作,影響波及全世界五分之一勞動力。
據英國廣播公司11月29日報道,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最新發布的這項調查報告涉及全球46個國家800多種職業,稱機器操作和食品相關行業將受沖擊最嚴重。
相比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受影響最大,德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三分之一勞動力或需接受再就業培訓。到2030年之前,僅美國就有3900萬至7300萬份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但因此失業的工人只有2000萬能夠輕松轉行。由于投資機器人自動化有限,發展中國家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報告預計,印度屆時只有9%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
已成沙特公民的女機器人想要小孩?稱家庭很重要
沙特阿拉伯第一位“機器人公民”索菲婭在接受沙特阿拉伯《海灣時報》采訪時表示,看來家庭概念真的相當重要。如果你有個充滿愛的家庭,那你很幸運;如果沒有,你也值得擁有。我認為這對人類和機器人都是一樣的。
據報道,索菲婭的回答并非是預先設定的,而是通過機器學習以及判讀人類表情來響應。
由香港漢森機器人公司設計的機器人索菲婭說,她希望以自己的名字來幫女兒命名。索菲婭的大腦利用簡單的無線網絡連接,里面裝載大量詞匯。雖然她擁有一些驚人能力,卻不具獨立的自我意識。漢森機器人公司創辦人漢森表示,他們希望未來幾年,可以讓索菲婭擁有自己的意識。
新西蘭出現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公務員
新西蘭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機器人“公務員“,其“大腦”由人工智能驅動。據新德里電視臺報道,這位名叫“薩姆”的政治家能夠回答市民提出的有關住房、教育和移民的問題,由一位名叫尼克u22c5格里森的49歲的新西蘭企業家所創造。
格里森預計,薩姆或能參加下一屆新西蘭大選。他說,人工智能機器人一直在學習如何通過“臉書即時通”和利用該公司網站上的一項調查問卷結果來回答人們的問題。唯一的問題是,人工智能目前還不能合法參加大選。
全球機器人企業在華集結 中國成世界“機器人工廠”
日媒稱,由于全球的工業機器人需求表現堅挺,各工業機器人企業紛紛在中國增產。由于人工費上漲和強化制造業的方針,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呈爆炸式增長,中國正作為“機器人工廠”迅速崛起。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旗下的德國庫卡將在中國新建兩處工廠,計劃2019年底之前將在華的生產能力提高至目前的4倍。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2月4日報道,庫卡除了德國外,還在中國上海設有工廠。首先將于2018年1月在上海投產第二家工廠,將年產能提高至目前兩倍的2.5萬臺。之后將在2019年底之前在廣東新建工場,將在華的年產能提高至目前4倍,達到5萬臺。
威脅行人安全?舊金山宣布限制快遞機器人運營
12月8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美國舊金山市官員已經舉行投票,宣布在該市對遞送機器人進行限制,這對這個新興行業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Marble機器人正在舊金山進行測試,但目前有人類員工跟在它后面進行監督
按照舊金山最新限制令規定,初創企業必須獲得使用這些遞送機器人的許可,而且它們將被限制在人口較少的城區活動。反對者擔心遞送機器人對行人安全造成影響,尤其是老人和兒童。專注于行人安全的組織Walk San Francisco希望,舊金山能夠完全禁止遞送機器人。
1.洼賽科技公司主要介紹:
洼賽智能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專注于機器人本體和系統集成應用的研發與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先進的研發團隊和完善的管理機構,核心技術團隊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多年從事機器人研究的專家組成。
洼賽智能科技作為中國商服機器人產業的領航者,已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銀行機器人、政務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等三大系列產品。這些產品的核心技術研發、制造、銷售及相關技術服務等均由洼賽科技自主完成。經過幾年的自主研發,洼賽智能科技已累積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0余項。
洼賽智能科技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主體,充分利用“機器人+場景應用“的引擎驅動,布局全球,形成洼賽智能科技獨特的生態競爭力。2017年1月,洼賽科技率先推出了國內首臺銀行機器人落戶杭州銀行,開創中國智慧銀行之先河。目前洼賽科技商服機器人產品已先后落戶農商銀行、東吳證券、重慶農業銀行、常熟地稅局、國家電網等國內數十家政務、金融機構,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
洼賽致力于將科技普及大眾,應用于實踐。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先進的系統解決方案,與客戶在市場中取得共贏。洼賽科技堅持“創新、誠信、合作、共贏”的企業發展思路,發揚“開放、溝通、服務”的企業文化,愿與廣大客戶攜手合作,共創未來!
2.企業理念:
以人為本、自主創新、誠信至上、合作共贏
3.公司戰略:
積極踐行并助力“中國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矢志成為“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行業的領航者。
4.公司愿景:
成為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領域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化優勢的領跑者
5.公司使命:
推動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促進社會技術水平進步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