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電腦前就能掌握設備運行情況。
11月22日早上8點45分,西成高鐵正式進入全線拉通模擬運行,55252次列車從成都東站發車,一路向北,奔向西安。
11月23日,江油市厚壩鎮青林口變電所,圍墻外,西成高鐵模擬列車呼嘯而過,院子里,一名特殊的新員工“成成”正式進入“實習”階段。長相呆萌、功能強大的它,是西成高鐵全線首個智能巡檢機器人。未來,它將會輔助變電所值班員24小時不間斷巡視,及時發現隱患,全力保障西成高鐵供電設備安全平穩運行。
“成成”實習第一天
長相萌萌噠功能很強大
身穿藍色外衣、腳踩黑色車輪、頭頂灰色“大眼睛”,11月23日上午11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供電段青林口變電所,新員工“成成”開始了它的工作。
它的工作任務是輔助變電所值班員進行24小時不間斷設備巡視。“滴滴……”按照事先掃描錄入的線路圖,它順利地繞過障礙一路前行,準確地到達一臺變壓器下,抬起頭,用兩只“眼睛”仔細觀察著變壓器各個部分的情況。與此同時,在另一邊的控制室里,工作人員坐在電腦前,就能以“成成”的視角,看到室外變壓器的實時影像,不僅如此,一幅熱成像圖也一起生成在了屏幕上。
這個身高1.1米、長相呆萌、功能強大的新員工“成成”,真實身份是西(安)成(都)高鐵全線首個“智能巡檢機器人”。
“左邊的這個帶燈的‘眼睛’是可見光攝像機,主要負責拍攝下實時的畫面;右邊的這個,是紅外熱成像儀,用于測量溫度,生成相關數據。”提起“成成”,成都交大光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向峰臉上寫滿了驕傲,該公司是“成成”的設計生產團隊。“中間的這個看起來有點像‘鼻子’的部分,是一個掃描儀,可以對地圖進行掃描,并且自動規劃、識別路線,給自己導航。下面有一個小的識音器,可以通過采集變壓器的聲音來分析運行是否正常”。
“成成”擁有著集機器人技術、SLAM導航定位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紅外測溫等高科技于一身的“最強大腦”,可以通過內置紅外熱成像儀和可見光攝像機等變電所設備檢測裝置,在對變電所進行巡視中實時將畫面和數據傳輸至遠端監控系統,對設備節點進行紅外測溫,及時發現設備發熱缺陷,同時也可采集變壓器聲音進行智能分析從而判斷變壓器的運行狀況。
變配電值班員張琴:
“有了它,下雨打雷都不怕”
有了這個“新同事”的加盟,值班員們的心里都樂開了花。“以后下雨打雷都不害怕了!”張琴是成都供電段變配電值班員,從今年6月開始負責青林口變電所的巡檢工作。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8點,每隔1小時她都需要對變電所室外設備進行一次巡視。除此之外,每天還有4次全面的重點巡視任務,每次巡視都需要花費1個小時。遇雷雨天氣,張琴這樣的值班員們最為頭疼。“因為這些室外設備本身都帶高壓電,哪怕是下小雨,我們也必須跟它保持安全距離”。
智能巡檢機器人“成成”的啟用,大大減少了長期的人工投入,解決了惡劣天氣下巡檢難度和危險度大的問題,能夠更有效地保證設備巡視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值班人員的工作強度,而且能為無人值守變電所的推廣應用提供創新的技術檢測手段,進一步提高變電所巡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智能巡檢機器人“成成”。
成都供電段助理工程師蘇旭磊:
“它比人工巡檢更全面精準。”
西成高鐵四川段共有變配電所13座,其中青林口變電所主要擔負著江油站至劍門關站雙向50公里的區段牽引供電任務。
“如今我們的鐵道電氣化,一旦出現斷電,會導致列車無法運行,有了智能巡檢機器人,出現這類事件的概率會大大降低。”蘇旭磊是成都供電段的助理工程師,為了“成成”的投用,他已經連續多天往返成都和江油兩地,對相關設備進行調試。“過去人工巡檢,大多數都是借助手持紅外設備測溫,像青林口變電所,最高的設備有13米,靠值班員手持測量,難免存在誤差”。
目前,智能巡檢機器人“成成”可以利用紅外線攝像頭對充油、充氣設備的油位、油溫進行監測分析,還能監測到斷路器與隔離開關分合閘情況、避雷器動作次數與泄漏電流,利用計算機監控系統將設備進行放大確認處理,使得監控人員通過電腦也能對設備情況了如指掌。“效率更高,更精準。”蘇旭磊說,未來,他們還計劃研發一系列新設備、新技術,讓變電站更加科技、智能,讓高鐵運行更加穩定、安全。
2025-03-20 13:44
2025-03-17 12:35
2025-03-12 17:36
2025-03-12 16:56
2025-03-07 14:59
2025-03-05 15:37
2025-03-03 09:55
2025-03-03 09:51
2025-03-03 09:51
2025-03-03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