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后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凡是去過黃山的人,除了欣賞黃山的壯美景色之外,一定還會看到另外一道風景,那就是在崎嶇險峻的山路上,有一些汗流浹背的挑夫,非常辛苦地挑著一百多斤的重擔,艱難地向山上走去。面對這個情況,我一直都很困惑,為什么黃山上現在早已安裝了纜車,還要靠人力來搬運這些貨物呢?恰巧,我近日看了一篇采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化學家和自然科學家朱清時的文章,沒想到朱老也有與我一樣的困惑,不過,他找到了答案。黃山管理部門的人告訴他,使用纜車運輸貨物的優點很多,而且價格便宜,比雇挑夫成本還低。但是如果用纜車載貨物,就會影響當地農民的收入,他們就沒有生存辦法了,所以當地政府規定纜車不準裝載貨物。
由黃山纜車,我聯想到中國現在如火如荼的AGV市場,從剛剛結束的2017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來看,參展的AGV企業數量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而且通過深度采訪參展企業,他們普遍反映今年的AGV銷售業績比過往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聽到這樣的消息,除了為我國的自動化設備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感到高興之外,也有一些無名的擔憂。
關于AGV這個產品,我認為我國可以借鑒一下日本的做法。日本在AGV方面的起步早于我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引進了歐美的AGV。但日本市場具備很強的轉化能力,他們覺得歐美AGV過于高精尖,不太適應他們的市場需求。日本主要以高端輕工業為主,例如電子等科技產業占據了工業的半壁江山,因此日本人對AGV進行了本地化的改進,使其技術復雜程度和車體的復雜程度均得到極大的簡化。簡化后的AGV在日本稱之為AGC(Automated Guided Cart)。Cart與Vehicle的區別還是挺大的,從單詞的應用上就能感受出來,cart感覺更加親民和低端,Vehicle則偏向于大而全的高科技。但日本人不這么認為,他們覺得最實用的,市場需要的東西才是最好的,這就是他們做市場的宗旨。日本研究的AGV如同日本汽車一樣,追求的是簡單但是功能能滿足需要,成本相對低廉。
日本多數采用簡易型AGV技術后,這種類型的AGV在日本和臺灣企業十分受歡迎,這兩者的特征十分相似,因為地域的限制,這兩個地區的工業均是輕工業,因而不需要大而全的AGV,相反簡單易用又不占地方的AGC更加符合企業需求。他們不僅僅停留在AGV的簡化上,更是把AGC做到極致。日本AGC企業開始把AGC模塊化,開始向國外輸出AGC部件,通過出口模塊化的部件來開拓市場,其中一個很大的市場就是中國。
近年來,國內的一些企業也在大規模地采用日本AGV技術。日本AGV完全結合簡單的生產應用場合(一般是單一的路徑,固定的流程),只是用來進行搬運,并不強調自動裝卸功能,在導引方面,多采用磁帶導引方式。日本的基礎工業特別發達,生產企業能夠為AGV配置上幾乎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功能器件,使AGV的成本幾乎降到了最低。
我在上海CeMAT展會看到,我國的眾多AGV廠家,根本不考慮自己的技術力量和實力,也不去認真研究市場和用戶的真實需求,一開始就是追求高大上的AGV產品,似乎對簡單實用的AGC不屑一顧,更多考慮的面子工程。比如說中國煙草行業早年的大規模設備升級改造,全部采用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生產和物流搬運倉儲設備,全自動化立體庫和AGV大規模應用于倉庫與物流環節,耗費了巨大的資金,企業的形象馬上變得高大上了,當然生產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在每一個國家,作為煙酒類的暴利型行業,都必須承擔很多社會的責任,其中一個就是人員就業。所以說,在中國的煙草行業率先開始大規模推廣全自動化和無人化生產,是值得商榷的。
從AGV這個行業來說,中國企業的學習能力很強,制造能力也很強,但是,由于起步較晚,目前很多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的零部件還是由國外的公司牢牢把持著,價格居高不下,雖然中國的企業也很努力,但是也很難在短期內掌握甚至超過國外的先進技術。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AGV企業不妨多研究一下我們中國市場,客戶的真實需求是什么,用什么樣的設計方案可以為客戶實實在在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最好是低成本的方案,完全沒有必要一窩蜂都朝著高大上的方向發展。技術要進步,企業要發展,這是大勢所趨,但是,作為一家企業,更應該腳踏實地,量力而行,拔苗助長是萬萬不可的。比如說,在中國,手動托盤搬運車的產量很大,價格很低,應用的企業很多,針對這種情況,開發一款可以直接牽引托盤車的簡易型AGV,解決點到點之間距離超過30米的物料搬運,就應該有很好的市場空間。
前段時間,《紐約客》雜志的一張最新封面,讓很多的人憂心忡忡。在這張圖片上我們看到,機器人在馬路上行走,人類則癱坐在地上行乞。如果將來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無人餐廳、無人超市,但是人都失業了,誰來消費呢?隨著AI時代的來臨,這一幅畫不禁讓我們想到自己的未來——人工智能除了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卻也讓不少行業面臨被取代的窘境。從經濟學考慮,也許用無人操作的設備來取代人工是可行的,可是人類社會并不是一切都錢來主宰,如果在分析問題的時候缺乏多個維度,必然會帶來很多不確定的隱患。人們參與社會工作,當然理所當然應該獲得合理的勞動報酬,但是,這是人類參與社會工作的唯一目的嗎?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