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在生產線上,每一個都能賽過最熟練的生產工人,但是讓不同生產廠家不同年代的機器人配合著一起干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山東萬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國棟介紹說,就像這一臺,機械臂是日本的,AGV小車是咱國產的,不同的設備它們之間的通信協議是不一樣的,就好比說著不同的語言。
張國棟的夢想,就是把各種出身、各種年齡的機器人,都集合在一起,進行集團作戰。
“這樣就需要一個翻譯器,把它翻譯成同一種語言,讓設備之間互聯互通。”
讓“90后”的爺爺輩和“00后”的新機器沒有代溝,這種跨代機器人的融合,是國際技術上的難點。一些生產比較早的機器人,甚至連制造商都找不到了,信息更難讀取。現在張國棟和他的技術團隊攻克了這個難關。
張國棟說“你看這是咱們研發的前兩代產品,這一款是咱們今年研發的第三代產品,這一款產品它牛在哪個地方呢?即便是20年前的機器,現在有可能已經停產,咱也能通過它把數據抓取出來,和其他設備進行組網。”
有了這樣一個新技術,市場上92%的機器人品牌都能實現互聯互通,企業現有的老舊機器人也被激活。張國棟團隊的技術秘籍,讓機器人由“單兵作戰”,向全流程大兵團作戰邁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告別人工操作,變身為“智慧工廠”。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