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停車機器人的技術與市場仍在前期搏殺階段,當下領先企業在該領域的優勢并不明顯,極有可能出現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迅速形成超車。“機器人停車”是AGV廠商們下一個要發力的...
目前,停車
機器人的技術與市場仍在前期搏殺階段,當下領先
企業在該領域的優勢并不明顯,極有可能出現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迅速形成超車。
“機器人停車”是AGV廠商們下一個要發力的地方,雖然其市場剛需確實存在,但是發展效果卻不盡人意,原因主要為:項目周期長、運營模式單一、成本高、宣傳不足。
眾所周知,AGV是柔性生產線和立體庫等
現代化倉儲體系的關鍵設備之一,具有
自動化程度高、靈敏、
安全等特色,所以在汽車制造、家電、重工等
自動化生產和倉儲體系得到廣泛應用。
在柔性生產線
系統中的立體倉庫單元,AGV機器人主要完成
物料搬運輸送工作即入庫、出庫等操作。AGV
搬運機器人能24小時實現自動出入裝卸站、工作臺和貨架等,充分適應工作時間長、搬運量大、搬運線路復雜、柔性高等要求。而依據這些特性,AGV廠商邁入了一個全新的應用領域——機器人停車。
北京、
南京率先試用
今年年初,機器人立體車庫亮相南京夫子廟,該
智能停車庫造價198萬元,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光
導航+梳齒交換”式汽車搬運AGV機器人,車主只需將車輛停至出入口,即可離開,車輛通過升降機進入地下,機器人來接車并“搬運”到空余車位上,不工作的時候機器人可自動充電。該車庫預計8月底前基本建成,最快10月1日前后投入使用。
7月31日,北京五棵松地下停車場開通試運營,五棵松地下停車場總建筑面積約13.83萬平方米,共有2679個車位可供消費者使用,其中60多個智能停車位,車主只需原地站在出入口,就可以實現一鍵停車、取車。
九家企業先后入局
在2015年,
深圳怡豐停車機器人還是該領域的“獨行客”,而截至目前,已有另外八家企業布局停車機器人,分別是
海康機器人、
昆船智能、西子智能、
廣州遠能、
上海音鋒、上海
匯聚、
天津朗譽和
三豐智能。從現有數據看,以下三家企業在該領域具備一定實力:
深圳怡豐:有立體車庫
解決方案提供背景,業務專注于停車服務設備領域,項目洽談積極,據2016年雷鋒網報道,與國內外正在洽談的項目有100多項;
海康機器人:資金實力雄厚,業務范圍廣,AGV應用領域多,具有AGV自主研發技術優勢;
昆船智能:2017年2月與
昆明市政府成立昆明市
智慧停車建設運營有限
公司,有機會憑借政府的方便之門,迅速占領西南地區高地,形成割據一方的局面。
問題與思考
停車機器人雖然有諸多優點,市場剛需也確實存在,但與倉儲
物流AGV相比,為何機器人停車市場規模與發展速度卻低于人們的預期?
就當前而言,停車機器人還存在著很多的制約因素和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發展:
首先,是建設、規劃周期長。停車機器人一般是新項目的規劃建設,所以從設想規劃到建設實施再到最后的運營需花費大量時間,而且與消防、土地建設、安保等一系列項目融合在一起,相當考驗企業的耐心。早在2016年5月,關于南京夫子廟智能停車場的消息就早已見諸報端,并預計兩個月后即可面世,但到目前仍沒有正式運營的消息。
其次,運營模式單一。研發出停車機器人并不能代表可以很好地運用到停車場車,這需要AGV企業與傳統的停車企業進行有效的配合。現階段AGV企業主要通過與停車企業合作,而與政府間的PPP模式進展速度也比較緩慢。
再次,項目投運價格偏高。怡豐機器人總經理蔡穎杰表示,每臺AGV將負責50個車位的取泊車的工作,不會單臺報價,而是針對整個系統,然后分攤到每個車位,基本上是3萬元一個車位。而至于消費者是否會需要支付更高的費用,蔡穎杰表示這個要看客戶的方案。不過從立體停車庫的停車費用來看,確實比普通停車庫的費用收取更高些。
最后,項目宣傳推廣不足,導致普通市民對項目認識有限。以怡豐機器人為例,一位負責人表示,2016年5月刷爆南京市民朋友圈的“看!‘中國最牛停車機器人’,南京馬上就有啦!”并非出自他們的策劃,他說:
產品出來了,要做項目,就想在微信發一篇文章出去。然后就不知道怎么一些媒體給轉發了,在轉發的時候,連標題帶內容全部都變了樣了。由此可見,一開始怡豐機器人就并未與針對性的對自身的項目進行必要的宣傳和推廣,而其他幾家AGV企業也鮮有動作。
停車機器人前景何處
目前,停車機器人的技術與市場仍在前期搏殺階段,當下領先企業在該領域的優勢并不明顯,極有可能出現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迅速形成超車;
與AGV在倉儲物流方面的業務模式相似,單獨的設備商無法獨自完成一個項目,需要整合設備、智慧停車軟件、立體車庫建設運營方案提供商各方的優勢,才能完成項目的建設與運維。
值得肯定的是,盡管建設進程緩慢,面世的實例數量低于預期,但目前停車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
在PPP模式于停車場建設項目上能否成功尚未獲得驗證的前提下,目前停車場建設項目大多還是由政府牽頭,因此停車機器人發展速度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政府決策影響。行業想要快速發展,仍需做出一兩個成功的案例,讓有關部門建立起對該類項目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