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稱,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并將長期保持這一地位。雖然中國的機器人化水平仍與該地區領先國家(韓國、日本等)存在較大差距,但巨大的經濟體量和人口規模,必將使中國在國際機器人制造和銷售領域占有重要地位。這不僅僅是國家大小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工人工資提高、中產階層不斷壯大等因素,都促使中國經濟需要在各個領域的工作崗位上推動機器人替代勞動力的進程。
據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網站7月22日報道,這個亞洲巨人的目標不僅限于擁有大量機器人,它更尋求成為世界機器人科技和機器人市場的領先者。中國已經意識到,機器人技術及相關產業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雖然眼下中國落后于一些機器人強國,但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計劃,希望中國能在國際機器人市場上崛起,在21世紀的國際機器人經濟競賽中名列前茅。
報道稱,擁有大量機器人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掌握研發機器人的創新能力。北京在這方面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盡管機器人產業被視為未來產業,但中國經濟領域已經到處可見機器人的身影。雖然新聞報道過能夠寫詩、采訪或做選擇題的機器人,但目前的大部分機器人依然是平淡無奇的工業機器人。它們重復著給汽車噴漆、組裝筆記本電腦、在倉庫運送零配件等簡單枯燥的工作。這并非中國獨有的情景,也是當前世界各地的現實情況。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機器人化程度最高的是汽車制造、電器制造和冶金等行業。在中國,汽車制造業目前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已達到每萬名工人392臺。目前,日本是全球汽車行業機器人密度最高的國家,達到每萬名工人1276臺。中國與日本的差距還很明顯。從整體經濟的各個行業來看,中國的機器人化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2015年,全球制造業平均機器人密度為每萬名工人69臺。處于領先地位的韓國高達每萬名工人531臺,而中國的密度只有每萬名工人49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就像其他所有問題一樣,別看現在暫時落后,機器人在中國的未來發展潛力是其他國家無法企及的。
報道認為,如果我們僅從機器人的產量和購買量來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近7萬臺,同比增長20%,約占全球總銷量的27%,排名世界第一。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年銷量超過了整個歐盟。中國不但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而且銷量還在逐年增加。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19年,中國在國際機器人市場中的份額將達到40%。
報道稱,中國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目標不光是向國外出口機器人,中國自身經濟也迫切需要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造成這種壓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口的老齡化。人口老齡化與中國經濟模式和增長速度的關系越來越大。長期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中國的生育率偏低,老齡化問題突出。中國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勞動力人口峰值已過。工人工資的不斷提高導致制造業企業的工資成本負擔大幅增加。中產群體不斷壯大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愿意從事高強度、低回報的基礎工作。面對多重壓力,中國企業開始尋求在生產中引入更多的工業機器人。2016年,中國新投入使用了約9萬臺工業機器人,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
在很多情況下,這并不意味著徹底放棄人類勞動力,而是進入所謂的“人機協作機器人”階段。福特汽車公司在中國杭州的工廠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報道援引了《紐約時報》的報道,在這家工廠里,大部分汽車生產流程已經全面實現機器人化,但負責質量控制和監督的工人仍有很多。這家工廠約有650臺工業機器人和2800名工人。
福特汽車公司杭州工廠的大部分生產流程已實現機器人化,但負責質量控制和監督的工人仍有很多
2025-04-19 09:46
2025-03-06 10:25
2024-12-23 09:00
2024-12-04 11:35
2024-08-20 09:19
2024-05-08 14:12
2024-05-07 13:07
2024-04-23 09:35
2024-03-13 09:37
2024-03-11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