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武士”是寶石中一種尖晶石的名字,它像霓虹燈般閃耀著明亮粉紅色。馬路創新科技的創始團隊從“絕地武士”中汲取了靈感,將自主研發的智能倉儲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打造成了亮眼的粉色。
馬路創新科技是一家倉儲物流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創始人&CEO劉哲告訴獵云網,“粉色是團隊里的女生選的,我們也希望產品能讓人一眼就記住”。如今,這個身高34cm的圓形粉色移動機器人,正以1.5m/s的速度有序穿梭在各大電商和零售行業倉儲中心的倉庫里,協助工人完成貨品的入庫和分揀工作。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加速、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電子商務業務的迅猛發展以及算法模型方面技術的進步,倉儲工業機器人有了更多可發揮的空間。
2012年,Amazon以7.75億美元收購Kiva Systems,此后,許多初創公司紛紛參與到倉儲機器人的軍備競賽中來,例如由Kiva前員工創辦的6 River Syetem、圣何塞的機器人公司Fetch等。國內方面,快倉、極智嘉等都也都推出了智能倉儲機器人。
盡管如此,作為工業生產中的幫手,工業機器人過去在許多工作崗位只是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卻沒有成為必需品。對此,劉哲認為,“這是一個技術含量非常高的產業,但目前的技術還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未進入爆發期”。
而市場的需求則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效率,跟人效相比,倉儲機器人是否真的能實現更高的效率,節省人工成本;二是產品的穩定性,穩定性決定了客戶需要花多少成本去維護和管理。
目前,馬路創新科技的倉儲AGV的工作流程主要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它首先根據訂單需求和庫存信息,來到指定貨架前將其頂起送到工作臺位置,此時,配貨員面前的電腦會提示,將貨品放到屏幕上指定的貨位上。這個過程中,無論貨品入庫還是分揀,配貨員只需伸手取下和放上貨品即可,全程無需走動。
劉哲表示,團隊可根據客戶的倉庫面積、出貨量等實際情況進行定制,通過數學模型算出最優方案,并根據需要配備機器和工人的數量,給出具體方案,繼而進入產品鋪設、實施階段。營收則主要來自預付金額和后期的服務費。
在實際案例中,馬路創新92臺AGV機器人可取代110個人工,相當于一臺機器能替代1.2人的效率,達到單人揀貨效率500~700件/小時,而此前,人工單人效率則為200~250件/小時。
“目前推出市場的是第五代產品,也是真正商業化的機型”,馬路創新于2015年9月成立,其第一代AGV小車花了近7個月的研發時間,劉哲坦言,“當時公司一共4個人,因為擔心會影響到客戶的信心,所以盡可能在控制系統、算法等方面進行優化和突破”。
現階段,團隊成員擴展至近30人。創始人劉哲曾在法國工程師學院Ponts et Chaussees的Imagine實驗室獲得博士學位,主攻高精度3D圖像重建,曾是大疆的算法工程師,負責自動巡航、視覺避障和圖像穩定等項目,2015年獲阿里巴巴“云上貴州”智能交通算法大挑戰第二名、“云棲24小時極限挑戰賽”極客獎;聯合創始人王悅翔,復旦大學本科、法國綜合理工數學碩士,熟悉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曾任法國VINCI公司大數據部門項目領頭人,研究高速公路出入車輛數據分析,車輛識別和追蹤。馬路創新自成立以來也已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
2025-04-03 14:36
2025-04-03 14:34
2025-04-03 09:13
2025-04-03 09:10
2025-04-03 09:09
2025-04-03 09:04
2025-04-03 09:03
2025-04-03 09:03
2025-04-03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