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紅遍大江南北之后,“人工智能+”成為各行各業趨之若鶩的方向。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交通……企業紛紛以“智能化”轉型升級為標榜,與時俱進引進機器人,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落地,以期提高效率,提升品牌競爭力。
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國,“智慧物流”的興起給行業添磚加瓦。物流機器人的出現,不僅是適應時代的發展,也是迎合了市場需求。
物流機器人大范圍普及
相比于腦力行業,體力行業面臨機器人的沖擊更大,特別是那些包含大量機械性、高重復度工作的體力行業,典型如物流行業。
對物流行業而言,機器人在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優勢顯著,以碼垛作業(將封箱機封裝好的成品按一定順序、規格整理好碼放在托盤上)為例,目前歐洲、美國和日本的包裝碼垛機器人在碼垛市場的占有率超過了90%,絕大多數包裝碼垛作業由機器人完成。包裝碼垛機器人在我國物流行業中也已得到廣泛應用,較典型的案例有蒙牛乳業、可口可樂、珠江啤酒等。他們借助機器人技術實現包裝碼垛作業的自動化,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和企業利潤。
眾所周知,全球的人工成本正在逐步上升,這在很在程度上助推了機器人的推廣,物流行業也不例外。2010年以來,機器人行業(包括無人機)的投資額增長了4倍多,2014年幾乎達到5.7億美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谷歌在2012-2014年間連續進行的8起收購。許多初創企業(如Rethink、Fetch等)先后開發出低成本機器人物流解決方案,預計至2020年,大量機器人物流解決方案成本將降至10萬歐元以下。據羅蘭貝格的研究數據表明,1990-2005年,工業機器人的價格降低了一半;2010-2015年期間價格再次折半。2015年,最便宜的機器人物流解決方案(UnboundedRoboticsUBR-1)約為2萬歐元。
中國的“智慧物流”
長期看來,隨著機器人技術的成熟,機器人生產效率的提高、壽命的延長,機器人成本的下降和人工成本的提高將共同促進機器人在物流行業的普及。
之前,人們對于中國物流的印象大多數是“效率低下,成本高”,但現實情況卻并非如此。阿里研究院《當貨物覺醒——新零售環境下智慧物流報告》對比了中美兩個物流大國相關數據,認為中國物流效率實際很高,物流效率約是美國的1.5倍。
報告數據顯示,十五年來,中國的貨運周轉量從美國的二分之一迅速增長到美國的近2倍,但社會物流成本只比美國高24%,相當于用美國差不多的錢,運了兩倍于美國的貨,每噸貨物物流成本比美國低46%。中國是制造業大國,第二產業占比超過40%,貨量大,同時中國的GDP不足美國的70%,社會物流成本與GDP的比值自然比美國高,這是由產業結構決定的。在數字經濟的驅動下,代表新經濟的快遞量十年間從美國的十分之一發展到美國的2倍有余,2021年將達美國的5倍,呈現指數增長趨勢,中國的低物流成本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報告數據還進一步顯示,經過智慧物流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電商快遞包裹時效2016年同比提升了10%,比2014年提升了15%。雙11期間處理一億包裹的時間從2013年的9天,提升到了2016年的3.5天,加速趨勢明顯。
物流機器人PK人工
企業引入機器人,一般是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技術水平。從整體來看,由于機器人較高的投入,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中較多采用機器人的是以下兩類崗位:①無人愿意從事且工資較高的粗笨危險工作;②社會難以滿足需求且工資較高的高端技術工種。
一、效益分析背景設置
以物流中最常用的碼垛機器人為例,此投資屬于替代人工固定資產投資,可進行兩種投資對比:一種為固定資產投資即購入碼垛機器人,另一種為繼續采用人工,類似于租賃投資,即每年投入租金。資本成本按10%每年計算,兩者收益相同則抵消不予考慮。
碼垛機器人設備投資:購入碼垛機器人成本50萬元,設備折舊年限10年,直線折舊,殘值10%,增加維護管理成本8萬元每年,運營成本5萬元每年。
替代人工費用:碼垛機器人可替代3~10人,按實際替代6人,每人每年5萬元費用計算,共30萬元每年,年管理費5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關注的主要是影響因素,而非絕對數值。其他如稅率、營業收入處理等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
二、凈現值核算
在上述背景下,如果按常用的投入凈現值核算見表1(為方便計算投入為正值,收入為負值):
以此計算購買機器人的凈現值總額投入109.51萬元,而采用人工的凈現值總額投入215.04萬元,購買機器人的金額約為采用人工凈現值的一半,人工與設備凈現值比值為1.96。以此計算來看,無疑購買機器人為首選方案。
三、影響因素分析
1.人工成本變動
人工成本的變動波動較大,尤其最近幾年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導致人工成本增幅較大,而設備價格相對穩定并有一定的下滑,但是隨著人工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如果沒有特殊因素影響,應該會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甚至下調。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人工成本的增加肯定對采用人工的方式影響大。
設定人工成本保持10%的年增長,同樣設備維護管理保持10%的年增長。
人工投入:凈現值303.44萬元,增長幅度41%;購買機器人投入:凈現值124.24萬元,增長幅度為13%。
2.設備價格變動
設備價格的變動僅對購買設備產生影響,相對來說由于設備金額較高,一次性投入較大,設備價格在影響因素中也占據較大的比重,設備價格變動僅影響購買機器人的投入。
3.資本成本變動
資本成本對是否采購設備有較大的影響。隨著資本成本的上升,由于人工成本在人工中占的比重較大,所以人工方式的凈現值變動較大。
4.經營期變動
經營期的變動和設備殘值相關,如果設備殘值計算過程不變,且殘值能順利兌現,當經營期變動計算結果。
如果考慮到初期投資50萬元,特別是在現在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非常高的情況下,可以看出人工方式在短期內的優勢更加明顯。
當經營年限較長,資本成本較低時,采用購買機器的方式凈現值投入小很多,優勢明顯,但是當資本成本提高、經營年限很短的時候,這個優勢就迅速縮小。當資本成本達到40%,經營期變為1年時,兩者基本持平,考慮到購買安裝設備、人員培訓、一年期后的設備出售等問題,實際上可能采用維持人工的方式更加具有優勢。
5.設備殘值兌現
在設備殘值能夠兌現的情況下,如不考慮利息,購買機器人方式的投資將遠遠小于人工方式。
同樣,如果設備殘值不能順利兌現,在不考慮利息的情況下,累計凈現金流量要到第二年底兩者投資才相等,如經營年限小于兩年則明顯人工方式投資更小。考慮到激烈競爭中大部分中小型企業的經營年限為1到3年,以及相對高的資產投資比例,可以看出,至少在機器人投資價值較高的最近多年內,設備殘值能否順利兌現將直接影響到中小型企業投資機器人的可能性,直到人工成本持續上升,機器人價值持續下降到某一個比例為止。降低設備價格,提高機器人設備的通用性,大力培育機器人二手交易,無疑會對機器人設備殘值的兌現有極大的幫助。
因此,企業究竟要不要引進物流機器人,該引進多少臺,不能一概而論。企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考慮問題,緊跟潮流固然沒錯,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顯得更加理智。
2025-03-17 12:35
2025-03-12 17:36
2025-03-12 16:56
2025-03-07 14:59
2025-03-05 15:37
2025-03-03 09:55
2025-03-03 09:51
2025-03-03 09:51
2025-03-03 09:49
2025-02-26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