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品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美麗中國”、北京自然博物館為甘肅隴南石峽鎮學校開展的“愛心助學,從山區課堂走進北京博物館”的第一次活動圓滿結束了!作為該活動的發起人、校方組織者、義...
北京品創
智能科技有限
公司聯合“美麗中國”、北京自然博物館為
甘肅隴南石峽鎮學校開展的“愛心助學,從山區課堂走進北京博物館”的第一次活動圓滿結束了!作為該活動的發起人、校方組織者、義務支邊教師楊舒文老師感慨頗深,今天我們來一起聽聽她怎么說。
我從小在北京長大,后來又去了
美國讀大學,可以說是接受了很多同齡人沒有的優質教育。來到山村的第一個月就明顯地感受到學生見識的缺失和對“外面世界”的幻想,學生會在課后好奇地問我北京是什么樣子,美國是什么樣子?我自己口說無憑,如果能讓他們親眼見見“外面的世界”那會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正巧通過父親的關系聯絡到了北京品創聯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品創”),一個做
遠程替身
機器人的項目研發的公司,他們的
產品已經在工業中遠程參觀、遠程維修指導、
企業辦公、遠程醫療很多領域有所運用。在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和投影儀這樣的教學設備已經深入鄉村的課堂,與新興科技的結合也給在教育一線的我打開了新思路: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利用這樣的遠程交互式學習模式,將“外面的世界”搬進課堂?
帶著這份理想主義,就展開了漫長的項目籌備。整體的項目設計思路是初步從博物館開展,將在博物館的講解融合進課堂,組織成一節45分鐘課程的內容,在班級進行展示。兒時最深的記憶就是自然博物館的一進門的恐龍骨架,因此第一期的項目就是將課堂“搬到”北京自然博物館,似乎帶著一點點對童年和青春的追憶。遠程博物館項目不同于簡單的線上分享,學生還可以在教室里面操作機器人的運行,得以身臨其境般地參觀博物館陳列和標本,同時能夠和博物館的講解老師進行提問和交流。這一切的計劃,對于兼職九年級生物的我是一個不錯的授課體驗,同時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課堂呈現。
在調試博物館和設備網絡的那個下午,這種會移動的“顯示屏”也引來了無數在博物館參觀的圍觀群眾。有幾個一年級小學生圍著機器和我打招呼,激動的帶著我參觀博物館,試圖給我介紹他們剛剛學到的新知識。看著城里孩子活潑開朗的樣子,我更堅定要盡快把這樣的課堂在我的班里開起來。
借助RAPID遠程替身機器人,自然博物館講解員在給學生授課
好事多磨,終于在近兩個月的多方交涉和網絡測試后,本周將自然博物館真真切切地帶到了遠在山區的初中生物課上,對于這樣新奇的教學模式,每個學生都帶著百分百的熱情參與其中。學生們熱情地互動,認真地聆聽,對于知識的探索和渴望,他們和城市的孩子并無差距。
在當地支教的楊老師輔助博物館講解員給學生介紹
科技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普及,便利了人與人的交流,我們都是教育的實踐者,而運用科技改變教育,將會是我們的又一突破。今天可能是博物館,明天或許是一節來自大城市的同步課堂,最終我們希望沒有所謂“外面的世界”,教育不分地域,平等而優質。
楊老師的熱情和感動,對我們也是一種激勵和鼓舞,奉獻愛心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感謝西和縣政府及教育部門,感謝石峽鎮校領導對我們這次活動的重視和支持,感謝楊老師的組織和配合,讓我們一起為山區的孩子多做一些事情,讓愛灑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