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康復醫學協會主席、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勵建安教授認為深入理解人體步行機理是研發優秀新產品的前提,未來面向個人用戶的輕量化、低成本新一代助力行走康復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
勵建安現任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國際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學會主席、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主任、南京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院長等職務。他擅長心血管疾病的運動與康復治療、運動控制障礙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神經阻滯、脊髓損傷的康復治療。領導創立我國綜合醫院第一個完整配置的步態分析實驗室,在國內率先開展肌肉痙攣的神經阻滯治療并推廣應用。
目前為止,勵建安已培養畢業博士15人,碩士45人;在讀博士后1人,博士9人,碩士7人。浙江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新疆醫科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上海體育大學、南京體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
勵建安演示“步態”
助行康復機器人是恢復正常行走的希望
對于那些不幸的中風、腦外傷的病人來說,能夠重新恢復正常行走應該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一些理療醫師讓病人嘗試著在跑步機上行走,自己則手動幫助病人移動他們的下肢來完成正常的行走步伐。助行康復機器人可以分擔子女的養老壓力。
助行康復機器人將傳統助行器與康復醫學、生理學知識、及運動控制等機器人技術結合。對用戶提供助力,保護身體支撐,實現輔助行走功能,針對老年人和癱瘓患者的行走功能障礙,機器人可以對使用者進行行走康復訓練,克服用戶肌力下降,協調能力降低等問題。
深入理解人體步行機理是關鍵
勵建安認為對人體步行機理的深入理解是開發出優秀助力行走康復機器人產品的必要條件。他指出助力行走康復機器人只能模仿出人的步行動作,而不能模仿人的步態,“步態”是步行動作的行為特征,機器人是不能走出人類的步態的。隨后勵建安從解剖學的角度介紹了人體的步行機理,描述了正常成年人在步行周期中髖、膝、踝關節及相應肌肉群的狀態和作用,并介紹了如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人體步行的運動學和動力學特性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
用戶的輕量化、低成本是未來發展方向
勵建安和在場觀眾探討新一代助力行走康復機器人產品發展方向的時候。勵建安指出目前市場上已有的典型康復機器人產品,比如瑞士的康復訓練機器人Lokomat、以色利的外骨骼機器人Rewalk,其產品結構和控制比較復雜,成本較高;在未來面向個人用戶的輕量化、低成本新一代助力行走康復機器人,將具備更大的市場競爭力和應用前景。
2021-07-12 10:01
2021-05-22 09:04
2021-05-15 09:58
2021-05-14 08:43
2021-04-13 13:59
2021-03-31 13:54
2021-03-31 08:42
2019-06-04 08:51
2019-05-28 11:35
2019-04-26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