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能力不高、核心零部件依靠進口、遭遇核心技術瓶頸是國產機器人崛起的一大“心病”。我國機器人三大關鍵部件——電機和服務器、減速機、控制系統主要來源于國外廠家。不少國內企業只是購買進口零部件后集成組裝機器人。
專家介紹,創新驅動促進未來機器人技術和產業化進程,必須從多種途徑尋求“突圍”和趕超,從市場、企業、政府等幾方面探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最優路徑。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制定我國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規劃。工信部正在組織制訂的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將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符合我國發展實際的“機器人技術路線圖”,明確技術發展的步驟、重點突破的關鍵核心技術、工藝與零部件以及產業化路徑。
二是堅持需求導向,走中國特色的差異化機器人發展道路。陳小平介紹,相較于工業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和新型機器人領域,國內外差距較小。未來我國機器人產業要想實現“彎道超車”,最可能的途徑就是發展服務機器人。
三是完善標準體系建設,組織編制中國機器人產業行業標準體系結構圖和標準明細表,用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宋曉剛說,對機器人產品的檢測、評定和認證,要有一個國家級的、公正的、第三方的檢測評定機構,這既可以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同時又是對機器人產品的應用客觀通過檢測、評定來加以引導。
機器人未來發展將以“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強化基礎、提升質量”為原則,以企業為主體,實現機器人關鍵部件和高端產品應用的突破,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水平。國家將加大研發投入,夯實產業基礎,集中突破重點產品,加緊研制下一代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儲備產業創新技術。
以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的核心,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核心競爭力重要的標志。人們有理由相信,“十三五”時期,我國機器人技術和產業必將緊跟全球新一輪變革的步伐,迎來發展的春天。
2025-04-08 09:04
2025-04-08 09:03
2025-04-08 09:02
2025-04-08 09:01
2025-04-08 09:00
2025-04-08 08:59
2025-04-08 08:50
2025-04-07 12:12
2025-04-07 12:12
2025-04-07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