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CPS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創新發展,我國制造業與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融合不斷加快,涌現出全數字化設計制造、智能工廠、C2M顧客定制生產、基于CPS的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等諸多智能制造新潮,與此同時,工業領域的智能制造與信息通信領域的新型智能技術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認知計算、區塊鏈、智能網絡等的發展日益交匯。近日在京舉行的走向智能論壇聚焦“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走向智能新趨勢”話題。與會領導專家認為,未來工業領域智能技術與信息領域智能技術的融合創新將是新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并推動整個產業界走向智能。
支撐這一結論的是一套有關工業技術、IT技術融合創新的新理論——“三體智能模型”。該模型從智能的定義入手,追溯了物理世界、意識世界、數字世界各種走向智能的歷程,研究了美國、德國等制造強國的工業智能、信息智能發展之路,總結提煉了智能技術互動融合發展若干基本規律。三體智能理論認為,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認知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呈現出智能化大趨勢,新工業革命處于爆發前夜。除了人類自身,人造的物理系統與數字系統都在走向智能。物理實體、意識人體、數字虛體之間的三體聯接、三體融合是科技和產業走向智能的核心原理。把握好“三體智能”模型,有助于更好地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找到深度融合突破口,迎接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機遇與挑戰,并為各行業企業落實好中國制造2025提供創新的理念和方法論支撐。這套理論作為“走向智能叢書”的開篇,已經結集為《三體智能革命》并即將付梓。
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原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金成、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鄧飚等專家對“三體智能模型”給予高度評價。楊學山認為此理論 “創造性地提出了物理實體、意識人體和數字虛體三體化一,提出了兩體數字化、兩體認知化、三體互聯化是人類社會走向智能最重要的前奏和大趨勢,并以大量的事實描述了這一過程的歷史進展,論證著這些結論的可信性。”“這幾年在技術、經濟和社會發生的種種變化,預示著人類社會在經歷了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之后,一個新的智能時代即將來臨,而各種不適應這種變革的經濟和社會形態正在經受考驗,要么變革,要么消亡。我們應該主動出擊,迎接變革的到來,讓我國兩個百年的偉大復興目標在這一歷史變革中實現。”李培根認為,這一理論試圖“對科技與創新如何改變人類未來,特別是中國的未來作一次集體瞭望”。楊金成認為,“獨創的三體智能模型為我們深入認識、理解智能制造提供了十分簡明有利的工具”。鄧彪認為,此理論“對全智能時代的引擎CPS在航空工業、IT互聯網、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作出了非常精彩的解讀和預測。”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與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在出席走向智能論壇學術沙龍活動時表示,智能制造的核心任務是以數據的自動流動來解決復雜制造系統的不確定性,推進智能制造將構建數據驅動的制造業,這需要制造業和信息通信業更緊密協作,加快推動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各環節的融合創新。工業4.0北京研究會秘書長、《三體智能革命》主編胡虎等多位專家歷時一年深入研究,共同提出的三體智能模型理論對各種來自產業一線的融合創新現象開展前瞻性、理論性研究,對我們積極探索面向新工業革命的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方法、路徑具有較高的借鑒參考價值。
中航工業集團信息技術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認為,當前,智能制造的熱點是個性化定制,其前提離不開全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未來,工業的制高點將是基于全數字模型的虛擬仿真,在數字模型中預研、測試、改進并事先設計制造一體化。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并沒有完美軟件和完美的產業互聯網服務,制造企業仍然是與信息技術融合的主體,需要通過與IT團隊、外部IT供應商乃至互聯網企業緊密協作,拆除工業智能與IT智能的“圍墻”,共同譜寫制造技術與IT網絡技術融合的新篇章,加速新工業革命的到來。
中國發明協會發明方法研究分會會長、清華大學兼職教授趙敏提出,我國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應借鑒國外的智能化創新發展經驗,大力推動制造企業與IT企業、互聯網企業技術融合、業務融合、組織融合。德國推出工業4.0國家戰略,美國出臺AMP2.0計劃,扶持智能制造創新機構,這些現象與舉措表明,智能化是制造強國競爭焦點,也是即將到來的新工業革命的制高點,智能制造技術與IT、互聯網領域的智能創新技術正在相互借力,平臺趨于整合。這一嶄新趨勢給中國制造2025的深入推進帶來很多啟示。
走向智能論壇由工業4.0北京研究會、《走向智能》叢書編委會等發起,已得到海內外智能制造、工業4.0、工業互聯網、智能網絡、智能硬件、智能服務、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熱點領域眾多著名專家學者與新銳企業家鼎力支持,將圍繞智能化創新開展系列研討活動。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
2025-04-03 08:51
2025-04-03 08:47
2025-04-02 09:01
2025-03-31 15:35
2025-03-31 15:33
2025-03-26 11:46
2025-03-26 11:45
2025-03-25 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