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導入服務機器人的時代逐漸來臨,華碩的機器人Zenbo首度亮相,號稱是會說故事、拍照、上網搜尋數據、還有監控功能的家用陪伴性機器人,而且價格將比一支iPhone還要便宜。...
民眾在日常生活
中導入
服務機器人的時代逐漸來臨,華碩的
機器人Zenbo首度亮相,號稱是會說故事、拍照、上網搜尋數據、還有
監控功能的家用陪伴性機器人,而且價格將比一支iPhone還要便宜。
服務機器人不但外型討喜,功能也再進化,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從2011年到2016年間,年復合成長率高達25%,即使基期逐漸墊高,2016年到2020年的成長率也仍被看好。而此一趨勢,也使得蘋果正進行一項秘密計劃,就是把語音助理(Siri)改造成機器人。據了解,蘋果的計劃可能與語音助理裝置Google Home,或
Amazon Echo類似、都是可以讓用戶在沒有
智能型手機的情況下,也能直接使用語音助理的設備。目前業界四大門派,包括蘋果、谷歌、亞馬遜和
日本軟銀,都積極將人工智能與硬件結合,發展機器人已成為不容忽視的趨勢。
機器人已經可為民眾的生活帶來便利性,除了服務性的機器人逐漸走入家庭,
工業機器人更是工廠產能的生力軍。機器人最近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因為當中國的人口紅利不再,各工廠為缺工問題所苦,因而快速引進工業機器人。但除外在美外,工業機器人需求更多的內在美,也就是要變聰明,來應對產線更頻繁的動作變化。中國大陸的缺工現象,在沿海地區是數以百萬計,但機器人的普及化,離補足缺工還有很大的距離。
工廠引進工業機器人的關鍵,是
企業主的投資報酬率,有些工廠引進機器手臂和
自動化,但相關投資卻無法回收。以
臺達電廠內的案例,國外機器人的投資回收年限可能要一年八個月,甚至三至五年都有可能,但是反觀臺達機器人,由于臺達將相關零組件增值到機器人,例如產線的焊錫工作,最快三個月就可以回收。
至于服務型機器人,目前成長速度尚不如工業機器人,主要是因為服務機器人與人相處,仍有
安全性的問題,有待更加改進。例如機器人在家中,很有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會絆倒老人,造成危險。再者,像Pepper這種機器人,幾乎是手無寸鐵之力,連醫療器材都無法搬運,無法負責人員照顧工作。現在比較理想的方式是透過遙控,例如當使用者從
遠程聯機發現家中的藥包掉到地上,可透過遠程遙控,由機器人協助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