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一場聲勢浩大的炫酷自動泊車機器人之風席卷全國,無論是媒體曝光,還是政府及資本關注都讓怡豐機器人聲名鵲起。這場“非主觀、非自發“的宣傳行動為何如此火熱?被譽為“黑科技”的...
2016年5月,一場聲勢浩大的炫酷
自動泊車
機器人之風席卷全國,無論是媒體曝光,還是政府及資本關注都讓
怡豐機器人聲名鵲起。這場“非主觀、非自發“的宣傳行動為何如此火熱?被譽為“黑科技”的自動泊車機器人究竟是何方神圣?怡豐機器人
公司又有哪些背景?帶著這些疑問,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記者深入采訪怡豐機器人總經理蔡穎杰先生,全面透析怡豐之“紅”。
歷史淵源:久經風雨的自動化行業沉淀
今天的怡豐機器人或許是行業的新生兒,亦是萬千自動化、機器人大軍中的一名新兵。但是其母公司怡豐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一批自動化
企業,是以家電自動化生產線起家的。在上世紀80年代,怡豐曾經陸續為國內知名的家電企業(包括格力、美的、海爾等)做過非標設備、輸送設備、定制化設備等自動化生產設備及方案。隨后,家電行業利潤越來越薄,2003年,怡豐自動化逐漸將業務轉移到立體停車庫以及
智能倉儲、
物流方面,并在立體停車庫領域迅速打開一片天地,業績最佳時曾達到8億元的年銷售額。
這樣的優秀基因就注定了怡豐機器人的不平凡。基于對自動化、物流倉儲和立體車庫的理解與技術沉淀,也隨著國內智能制造呼聲越來越高,從而帶動了
機器人產業的突飛猛進,怡豐機器人在這種歷史機遇之下誕生了!
高屋建瓴:構建人才團隊以謀全局
核心的技術、優秀的團隊才是一個企業立足的根本。2014年,怡豐自動化總經理吳昊先生赴
德國考察時發現杜塞爾多夫機場使用一種像
叉車似的自動泊車機器人。這種新型的停車方式讓吳總感到耳目一新。但同時也發現這種機器人價格高昂,運行速較慢。他設想要是能在國內開發出一款價格適中,效率較高,應用領域范圍大的新型自動泊車機器人,再搭配正在經營的
現代立體停車庫,那將是我國傳統停車方式的一種顛覆。
有了這種執念,吳昊迅速在國內尋獵人才。此時,蔡穎杰先生已經在
昆船集團從事AGV技術開發工作15年之久,是業內首屈一指的專家。多年的國企經驗讓蔡穎杰對開發新事物充滿激情。正由于共同的執念,以及對未知新事物的好奇,吳昊與蔡穎杰一拍即合,隨后合作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基于此,2015年怡豐機器人公司正式成立,蔡穎杰帶領他的團隊根據對AGV深刻的技術積累,配合怡豐自動化豐厚的立體停車庫經驗,用一年時間就推出了國內首款車抬板式泊車機器人以及國際首款梳齒型泊車機器人,并獲得國家專利。
王者歸來:物流機器人三大產品線全面布局
這是一次變革,是對物流搬運的變革,也是對自動化停車的變革。怡豐機器人目前已經成功面世三大類產品:一類是配合母公司業務的泊車機器人;第二類是配合立體倉庫的激光叉車;第三類則是電商AGV。
1、 泊車機器人:立體車庫的靈活終端
我們所說的自動泊車機器人,其實是一種將AGV技術與車輛搬運技術相結合的新型AGV。停車時,人們只需要將車輛放到停車場入口的一個平臺上,之后AGV小車就會將車輛運走,2分鐘左右就可將車輛放置在合適的位置。當用戶需要取車時,通過App點擊操作,AGV在2分鐘左右就會把車輛開到停車場門口。我們采用“激光
導航+梳齒交換”的方式,定位誤差少于5mm,速度1.5米/秒,平均載重2.5噸。這款AGV對于
激光雷達的要求很高,目前選擇的是
瑞典科爾摩根、德國sick以及德國
倍加福P+F三家公司的雷達
解決方案,其精度可達到5mm。
根據怡豐機器人后臺調度
系統,這個汽車搬運AGV機器人能夠能實現100輛AGV同時調度(通過萬向轉動設計),取車時間120秒,可以增加車位20%-40%以上。目前,每一臺AGV平均可以服務50個車位,產品壽命可達10年,只需3年更換一次
電池。對于產品
安全性,設置多重保障,達到三級安全等級:第一機器人本身的自我診斷和調整,當運行軌跡出現微偏差時,AGV可以自行修正;第二AGV前方裝有橡膠條,在碰撞到橡膠條時會自動停止,起到保護作用;第三,AGV有安全雷達感應,也有急停按鈕,不會造成較大破壞性。
圖:怡豐機器人全球首創梳齒型泊車機器人
于社會而言,自動泊車機器人搭配立體停車庫能夠解決以下傳統停車的以下四個痛點問題:
首先,傳統立體停車庫采用橫向運行的有軌車道,這種停車方式只能橫行,而怡豐的自動泊車機器人加上立體停車庫的設計,使得停車軌跡更加靈活,無論是橫向縱向還是轉彎都可以隨意進行,能夠充分利用停車場的地形和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