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con是使用低功耗藍牙技術定期推送少量數據,并允許移動APP 調整其行為的小型設備。
操作原理:低功耗藍牙
介紹過了藍牙4.0,低功耗藍牙(或藍牙LE)是一種無線傳輸技術,傳輸一次數據只消耗其他傳統設備少于10倍的功率。
其不發送復雜數據,比如藍牙鍵盤,但能夠提供信息,如其標識符,距離(或更具體的,信號強度)等。目的在于把藍牙4.0嵌入小型的便攜裝置,不能充電,只能使用電池:心率監控、Connected watches、遠程控制等。
那么Beacon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
Beacon是一種“智能”設備,通過低功耗藍牙通信協定廣播信號,包含獨特識別信息:
■ 鄰近通用唯一識別碼
■ 主要信息
■ 次要信息
這些可編輯值可用來區別Beacon。發射功率也是可調整的,可用來對Beacon覆蓋的區域進行精確定位。
Beacon首先通過發送信息宣布其存在。設備定時傳送數據。當然,傳送間隙將會影響設備的自主權和可檢測性。其目的在于與幾個設備同時建立聯系,例如探測附近的一個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一個接收器可以同時連接多個Beacon。
iBeacon 通常來指Beacon,iBeacon實際上是一個蘋果商標。盡管目前蘋果不出售iBeacon硬件,但他們提供其規格(主要為支持蘋果系統的Beacon)以取得iBeacon資質。總之,跟任何藍牙LE規格本身的改進相比,此規格更多的是基于品牌的使用。因此,任何一部配有藍牙4.0的設備(例如,一部安卓智能手機)都可以與iBeacon通信。
蘋果特有的性能可用來確認是否是iBeacon設備
應用Beacon發出的信號需有一個移動APP回應。接收設備上的藍牙也必須能夠被激活(通常是BLE-兼容的智能手機)。從IOS7.1開始,即使應用不啟動(且甚至不作為后臺任務去運行),蘋果也會顯示通知。
關鍵的一點是移動設備將負責探測周圍是否有Beacon存在,但是我們希望用戶手機的回應方式由用戶手機應用來支配。基本上,Beacon試圖去發布其存在(通過廣播)且不包含任何應用數據,但僅是其識別符。
示例1:探測附近商店
路過一個零售商店;當你的手機通過一個已知的Beacon探測信號發送廣播的時候,你的APP 就會“啟動”。根據它對你的了解,應用層決定采取什么行動:比如,如果你走進商店,它會給你推銷一雙最新出來的鞋子,提供一次專享打折,等。
示例2:找回丟失的鑰匙
許多公司嘗試為日用品定位:Tile、Ticatag、Wistiki、StickNFind…他們零售Beacon,這些Beacon有時較為敏感(對振動、聲音、燈光…),可提供移動應用端幫助找到丟失的東西(雷達、虛擬牽引繩…)
示例3:使用來自iBeacon 的數值
讓我們返回到零售商店,這次走進去,相同UUID 的Beacon已布設在這個店內。這個應用程序可被設置根據重要信息(例如,客戶站在哪個樓層:女裝、男裝還是童裝)和次重要信息(例如,具體通道:鞋、襯衫或者服飾…)做出不同反應。很明顯Beacon的唯一目的就是顯示其存在性,然后應用層計算出用戶的位置并做出相應的回應。
對于NFC來說,與其說Beacon是其強勁對手,還不如說是對NFC技術局限性(地理圍欄)的一種技術補充。
微定位通過Beacon進行設置,看起來似乎比較復雜。目前還沒有通過BLEBeacon進行支付的方案。與NFC相反,這項技術與銀行業務無關。想要通過Beacon進行支付,店家需要推廣他們可被接受的支付方式(PayPal, iTunes, 等)。
智能卡支付已經很簡單,我們已經接受并且深受其影響。要想改變這種習慣會有很大的阻力。一種新系統只有跟智能卡支付同樣簡單且能帶來真正的附加值才會被人們接受。
今天我們能夠想象到的是NFC技術將繼續發展,尤其是已經部署好的支付和使用,然而Beacon將對NFC無法實現的部分進行補充:地理營銷、信息推送,地理圍欄等。
優勢:
■BLE使得接收裝置的電池壽命得到延長。
■易于編程和設置
■由于失誤接收通知的風險幾乎為零
■距離達到70米
劣勢
■通常要求聯網匹配信息識別符。(有時,信息可存儲于移動APP)
■接收者必須開啟藍牙。
■Beacon傳輸距離不適用于微定位。
■目前沒有通過BLEBeacon進行支付的方案
■要求安裝一個追蹤應用。
2024-08-29 14:47
2024-02-05 22:01
2024-01-17 07:00
2023-12-25 05:49
2023-12-25 05:12
2023-12-21 09:21
2023-09-10 07:56
2023-08-21 09:49
2021-12-31 16:10
2021-02-08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