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的物聯網熱潮,讓一大批新興科技公司站穩(wěn)了腳跟,也帶給人們對未來“摩登家庭”的憧憬。然而,物聯網技術并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方便、安全,很多時候甚至是一團糟。這種現象也引發(fā)了一些人的不滿,比如Twitter賬戶“Internet of Shit”(屎聯網),便是對物聯網不人性化的吐槽和嘲諷典型。
顯然,在冰箱、洗衣機、烤箱、恒溫器、床墊、燈泡、鞋子甚至是雨傘都可以連接網絡的情況下,人們對物聯網的期待是必然的。但體驗過后,物聯網技術的不穩(wěn)定、兼容標準不一,最終會令人感到失望。
并非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
舉個例子,各種智能恒溫器描繪的使用體驗都非常美好:打開手機,你可以在任何地方開啟家中空調和暖氣,同時它還會自動學習,比如每天下班時自動為您預熱。然而,當你回到家之后,面對的可能是冷冰冰的房間,然后花費數個小時調試,并且不知道何時會再次發(fā)生故障。當然,諸如智能電視收集用戶數據、插播廣告、房屋報警器無故報警等案例層出不窮,這是物聯網設備不受用戶控制的第一個方面。
其次,物聯網設備有可能隨時停止固件更新,也許是廠商推出了迭代產品、也許是由于自身故障。但顯然,沒有新固件的支持,暫不論安全性,基礎功能也有可能罷工。但是,沒有廠商承諾這款物聯網硬件的市場周期是多久。要知道,智能插座、恒溫器不是手機,如果沒有發(fā)生故障,人們不會頻繁去更換。
收費陷阱
“Internet of Shit”還指出,物聯網設備并非僅僅是不夠穩(wěn)定、易用,很多購買陷阱實際上不會寫在包裝盒上。比如,很多安全攝像頭、恒溫器需要額外支付費用來使用一些高級功能,但如果需要你支付5美元來設定空調溫度為25度,是不是有些荒謬?但是,物聯網公司需要更多資金來運營、租用服務器、帶寬、支付員工工資,幾十或上百美元的產品價格,往往不足以讓它們正常運營下去。所以,包月的“高級賬戶”,往往成為一種不夠透明的收費形式。
最終,用戶可能在某天發(fā)現房間越來越冷,原來是沒有充值高級賬戶導致恒溫器“罷工”;安全攝像頭也可能在沒有及時續(xù)費時停止上傳視頻至云空間,一旦遭竊,損失不可估量。
人們更需要物聯網的承諾
Nest、Sonos、飛利浦Hue、亞馬遜Echo等流行物聯網設備變得越來越花哨,但它們都缺乏承諾。物聯網設備并不像想象中的智能,反而有時非常愚蠢,用流行語來形容就是“一言不合便罷工”。而這種使用體驗,最終會令用戶望而卻步,不再嘗試構建自動化家居環(huán)境,對于整個行業(yè)和市場都是極為不利的。
2020-07-10 10:24
2020-07-07 08:55
2019-11-26 10:19
2019-11-25 16:47
2019-11-20 08:50
2019-02-27 09:27
2019-02-27 09:25
2019-01-28 11:38
2019-01-28 11:37
2019-01-28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