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仲夏,多個城市刷出35攝氏度以上高溫,20多攝氏度的沈陽更適合休閑避暑。而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近日卻頗為忙碌。
6月16日,中國機器人TOP10峰會成立,曲道奎主持了成立會議,并陪同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開展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當日,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視察遼寧,曲道奎陪同張高麗察看新松機器人數字化生產車間。
在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執行主席羅軍看來,機器人產業已成為當前國內最火熱的產業之一,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機器人概念火熱的背后卻難掩高端產業低端化、核心零部件瓶頸以及機器人企業散亂小三大“痛點”。
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研究院院長徐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內機器人企業多為近五年成立,企業規模較小,多集中在系統集成領域,整機研發能力不足。企業數量多,行業分散,也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
“痛點”1:到底是機器人還是機器?
今年3月,谷歌機器人AlphaGo戰勝世界頂級圍棋棋手李世石,再次讓機器人、人工智能的概念風靡全球。然而,從機器到機器人,一字之差的背后隱藏著大量技術難關。
徐方認為,新一代機器人關鍵技術應該包括視覺感知、認知,輕量化的本體以及新興材料的應用,可以適應人機協作場合。另外,在人機交互方面需要有更多自然的交互手段,而不是現在的示教方式。
然而從機器到機器人,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企業,實際上都還有不小的距離。羅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工廠的機器手臂、物流機器人等還只能算作是自動化機器,最多只能算是機器人1.0。真正的機器人應該是機器加上人工智能,并融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能夠自我感知、學習、決策,我將之稱為機器人2.0。”
羅軍認為,中國機器人不僅面臨1.0時代的巨大差距無法縮小,又面臨2.0時代的巨大鴻溝無法跨越。
今年4月26日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將率先突破弧焊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等十大標志性產品。
以手術機器人為例,羅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目前全球微創醫療手術機器人基本被美國達芬奇機器人壟斷。
“達芬奇機器人被譽為‘高級的腹腔鏡系統’,能讓外科醫生坐鎮立體聲控制臺通過患者床邊的機器手臂實現對內窺鏡手術器械的遠程控制。從臨床經驗來看,利用達芬奇機器人進行前列腺手術,可更加精準地解剖和操作,能減少人出血和創傷。”羅軍說。
而在國內,手術機器人基本還處于研發階段。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新松機器人還參股遼寧何氏眼科醫院。新松機器人品牌與公共關系部部長哈恩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參股醫院體現了新松在未來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布局。新松目前主要做的是醫療康復、殘疾人輔助方面的機器人,尚未研發用于手術的機器人。”
與國外已經具備初級人工智能的機器人相比,我國機器人尚難以匹敵,甚至與國外成熟的工業機器人相比,我國的機器人依然有不小差距。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2016版)》顯示,國產工業機器人以中低端產品為主,主要是搬運和上下料機器人,大多為三軸和四軸機器人,應用于汽車制造、焊接等高端行業領域的六軸或以上高端工業機器人市場主要被日本和歐美企業占據,國產六軸工業機器人占全國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不足10%。
此外,近年來,在各類演藝舞臺、展會上也不乏機器人的身影。機器人唱歌、跳舞、甚至與人對話,總能引來不少圍觀。羅軍不禁感嘆:“這些看似高端的機器人實際上并沒有太多核心技術,更談不上人工智能。本來應該是高端的裝備,但是現在卻被用來唱歌跳舞,機器人被當作玩具。”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