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各大外資廠商加速在我國的戰略布局。國外機器人企業在我國的投資大體呈現兩個特征。
一是從借助銷售渠道發展到全產業鏈進入。國外機器人企業一般是從代理銷售、維修、提供售后服務(機器人的保養、維護、)和技術支持開始進入我國市場,發展到把生產、研發、工程中心都轉移到我國,提供全套系列的機器人系統。例如ABB、KUKA、安川電機、徠斯。
二是從整機組裝深入到關鍵部件生產。ABB、安川電機、均已在我國建立了生產基地,安川電機在江蘇省常州市建設的產業機器人工廠,不僅生產用來組裝汽車、2015年日本納博特斯克株式會社與上海機電聯合投資,落戶武進高新區,計劃2016年底投產,年產20萬臺精密減速機、熔接及涂裝、庫卡機器人工程中心簽約入駐順德、設計、搬運、零部件的開發、生產、ABB在珠海設立全資子公司并開展機器人應用集成業務、機器人,而且涉及附屬品、安川電機聯合美的集團,全面進軍中國家電制造市場。
外資企業對我國機器人行業戰略布局分析中、美、歐、日機器人技術水平對比
外企巨頭加速本土化
2015年成立的珠海ABB公司,主要是針對當地的客戶以及一些應用在做研發,而在國內的機器人市場中,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都會找到自己的位置。但ABB不忘記額外強調:ABB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家本土化的公司了。
作為世界機器人行業的巨頭,在進入中國市場這個迅速膨脹的大蛋糕時,無論ABB還是其他外企,都遠沒有表態上的如此“溫和”。
在一份名為《機器人行業2015年年度十大強強聯合事件》的榜單中,過去的一年,除了安川電機與美的成立了一家工業機器人公司和一家服務機器人公司之外,還有日本納博特斯克與上海機電合作、英國SMD公司與南車旗下的南車時代合作、瑞士HOCOMAAG公司與哈工大機器人集團(HRG)合作。
ABB、庫卡、世界機器人公司,都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它們大多隨著全球汽車工業的快速增長而迅速成長為巨頭。因此,在目前對機器人需求量最大的汽車產業,它們與汽車廠商建立了長期而穩定的合作關系—如此行業性的合作積累,似乎是國產機器人企業難以追趕的。
目前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格局已呈現出群雄逐鹿的局面,以四大巨頭為代表的外資巨頭為加速本土化布局,開始采取下調產品價格的策略,以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
留給國內機器人企業的市場空間一直不多
此外,2013年,KUKA、ABB等外資企業突然掀起價格戰,將出口至中國的機器人價格調低了20%,這場降價風波打了國產機器人企業一個措手不及,讓原本利潤就微薄的行業雪上加霜。
國內一些具有一定規模實力的制造企業都自行研發和生產機器人,也給國產機器人企業帶來壓力,不過,我國未來機器人市場發展的潛力巨大。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是大而不強,和日本、德國、韓國、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中使用機器人的密度很低,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也不小。
全世界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國家韓國,每1萬名工人中擁有機器人數量為347臺;第二是日本,為339臺;德國第三,251臺;而中國只有21臺,還不到全球平均水平55臺的一半。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的研究數據,2014年全球新安裝的工業機器人將達到16.67萬臺,其中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年裝機量將達到3.2萬臺,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
到2020年,要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萬億元,實現裝備的智能化及制造過程的自動化。隨著相關投資與補貼的逐步落實,將帶動工業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
此外,上海、浙江、重慶、廣東、江蘇、地都將機器人產業作為重點發展對象。以上海為例,2013年4月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獲批,計劃實現機器人為主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集群。該園區到2017年要引進國內外機器人制造相關企業機構600家,計劃招商引資額度達到200億元,力爭成為中國智能裝備制造業的示范基地。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