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人工智能,我們必須擺脫恐懼,不能只著眼于科幻小說,而應該確保我們的發展方向,利用它巨大的潛能。
今日推薦文章《神經網絡:人工智能以及我們的未來》,來自頭條號人工智能學家。
把自己想象成在一輛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的乘客。這輛汽車與你以一種近乎于人類的方式進行交流,不靠它的導航系統,就能讀懂你的目的地。并且了解你對音樂,車內溫度和燈光的喜好,這些調整也無需按動任何按鈕。
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革命正在推動這種技術走向未來:虛擬現實是可計劃的,可控制的和可預測的;與之強烈對比的是,人工智能完全不是這些。
真正的人工智能像生物一樣推理和思考,它會演變和適應周圍環境。其技術的提高依賴于認識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的區別,理解人工智能融入用戶生活的方式。
我們的日常交流更多的在視覺環境下,我們越來越依靠增強的數字技術交流和通過使用社交平臺、互動視頻、游戲、會議、訓練等分享的信息。這些視覺的要素促使我們學習,生意的往來,發展我們的社會關系。然而,這些視覺環境全依賴人工輸入和管理。
人類設置好參數,建立好對每個視覺環境的控制。這種幫助我們網上交流和虛擬現實生活的智能軟件和計算機技術就是AI——虛擬現實技術。這種技術在解決現實世界難題時很有用,但它“不自覺”,能力和運行也有限。所以,虛擬現實在學習和抽象思考是它的短板方面。
對于一種智能生物來說,想成功的自覺和自適應,其結構基礎必須深深建立在生活和周圍環境的信號上。通過這種方式,我和我的同事John Carbone發明了機器蟑螂,它的分布智能系統和章魚的分布系統類似。三個神經元代表大腦中的“腿”,還有一個中央調節器,幫助這家伙自主生活,適應變化的環境和保持自省。
像動物本能會餓來說,這家伙會尋找燈光補充能量,燈光同時也會發出危險和傷害信息。他們為夜間而生,同時設計成認識到在燈光下太多的時間會使他們更容易受到捕食者的傷害——由另一個機器人發出的紅外燈光模擬。結果表明,他們必須學會解決怎樣平衡競爭生物。
這些人工智能昆蟲,從他們的周圍環境學習,為了生存改變他們的行為。像人類一樣,每一次人工智能都是特別的,對每次考驗會有不同的反應。
然而人工智能尚處在其發展的早期階段,真正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到來會改變汽車設計的方式,飛行員飛行的方式,信息傳遞的方式。美國軍隊,已在人工智能領域開發創新,尋找新的人類與機器配對的方式。
現代戰爭中,例如,多個人對一個無人駕駛飛行器發出命令和控制,它本身就是虛擬現實的來源——一個計算機設備根據人類控制的設計在遠端工作。實際上,它不是自主的。
想象下如果命令一人獨立操作一臺AI無人機接近目標。如果,出于某些原因,控制器在實施任務過程中失去聯系或者一臺無人機被破壞,其余的無人機部分能識別,繼續完成任務。
除了戰爭,無人機還可以利用其高效的特性,為幸存者找出危險區,跟蹤全球天氣情況。所有的設備都可以作為家用設備,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在未來,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是巨大的。
未來的人工智能平臺將改變災難響應方式,全球物流,戰爭和我們生活的各個重要領域。對于有些人來說,其未來并非是沒有任何憂慮的,然而,就像這項技術的強大屬性,與之對應的是大眾的擔憂,人工智能可以成為恐怖電影的一個情節,大眾意識通常給創新者留下重大的,挑戰性的印記。
與好萊塢的觀點不同,人工智能的開發者們不會開發具有破壞性的認知功能或不合理的判斷方式。他們會有這些能力,但是,開發初步的情感相應,會缺失情感的復雜性和對人類擁有物的依賴。
再次想象一下那輛車,一個無人駕駛的自動巡航的系統,能通過人工智能快速為用戶帶來更受歡迎的人物角色,和匹配用戶習慣的解決方案。
也有些心理因素影響公眾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負面評價。我們不能只著眼于科幻小說,應該確保我們的發展方向,利用它巨大的潛能。我們應該建立和指導人類與人工智能技術的交互,因為他們已將越來越融入到我們的生活里面。
未來的學習機器有許多可提供的,但是我們必須擺脫恐懼,依靠我們人類對提高和創新的渴望,繼續研究發展,贏得未來。
2023-08-16 09:04
2019-01-16 08:49
2018-12-10 09:08
2018-11-24 10:09
2018-07-04 16:51
2018-05-16 06:53
2018-03-12 09:34
2018-03-12 08:04
2018-03-01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