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德新松教育集團董事長、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
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關乎國計民生,同樣對沈陽安身立命的裝備制造業大有裨益。一方是沈陽高新技術企業的翹楚,一方是德國百年歷史的職業培訓學院,2016年2月4日,中德新松教育集團正式并購德國陶特洛夫職業培訓學院,此次并購為中德新松教育集團100%收購德方企業股權。他們的這次聯手,簡單的初衷,就是讓更多由職業教育培養而出的“沈陽工匠”,為更高更強的“中國制造”筑基。4月7日,記者對教育集團的合作雙方——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沈陽安信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存艷進行了采訪。
對于新松公司曲道奎而言,隨著機器人時代到來,他的社會身份多起來了。這幾天他的又一個身份即將落實:中德新松教育集團董事長,大家戲稱為“曲校長”。“我愿意當校長,這是適應智能制造時代的職業教育,是填補國內空白的行業。”4月7日,在接受了記者采訪后,曲道奎微笑著說。從機器人領域專家向教育專家邁進,曲道奎講述了自己的角色變化。
記者:為什么想到了跨界發展?
曲道奎:過去新松公司一直專注于行業發展,集中力量發展產品,提高技術水平,為行業提供解決方案,用專業來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迎接智能時代的到來,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服務。然而,在實踐過程中,來自客戶的需求,讓我們感受到了僅為用戶提供產品或者問題解決方案,并不能解決客戶轉型升級的核心問題。
我們知道,世界歷次工業革命,雖然以設備使用作為判定的基本標準,但這都離不開一個核心力量,這就是人。如果人跟不上去,再好的設備也無法發揮自己的效能。工業4.0時代表現更為突出,工業4.0時代,以顛覆傳統為最顯著特征。實際上也如此,傳統技工大師面臨著操作機器人的崗位可能無法適應。而用戶在購買我們產品的同時,提出了培育人才的任務。這樣,我們靠制造產品已不適應市場需求了。于是,我們要跨界——培育人才。
記者:除了企業發展需要進入職業教育以外,此次跨界選擇還有什么考慮?
曲道奎:智能制造時代到來,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機器人代替人將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今年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預測,未來五年,機器人換人和人工智能技術,會有上千萬人失業。這些失業者再就業就產生了培訓需求,將形成了一個新的大市場。新松公司推出大批量機器人的同時,也有責任通過職業教育形式承擔起下崗者的培訓任務,提升他們智能水平,實現他們的再就業。所以,我們選擇了跨界經營。
記者:新松公司是智能制造的國家隊,還承擔著國家工業由大變強的使命,辦教育與此使命有關嗎?
曲道奎:辦職業教育也符合我們的發展戰略。新松公司是機器人制造的國家隊,承擔與國外競爭的重任。目前,贏得現在、贏得未來的企業競爭,不僅要做優秀產品,同時還需要使用設備的優秀人才。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智能時代的到來,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這方面,不僅中國嚴重缺失,世界各國也缺失。然而,我們國家現有的教育體系,還沒有能力為智能化的社會提供合格人才。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拿出千億元進行再就業培育,職業教育成了國家戰略。
執行國家戰略,通過辦適應智能時代的職業教育,占領未來人才高地,對中國決勝未來將起到更大的作用,這是新松公司國家隊要干的事情。
記者:搶占高端職業教育市場,對沈陽而言有什么意義?
曲道奎:高端技能人才,在東北、在沈陽需求更為急切。一方面,東北和沈陽面臨去庫存、去產能壓力,另一方面傳統產業急需轉型升級,均涉及人才培訓問題。通過再培訓可以支撐起邁向高端制造的任務,另一方面,也會保證社會穩定,有利于新常態下東北及沈陽經濟健康發展。
記者:新松公司的職業教育進展如何?
曲道奎:新松公司職業教育是站在世界高度展開的,首先我們選擇世界公認的德國雙元制教育,通過并購形式收購德國百年歷史的職業教育學院,并成立國內外兩個基地,國外基地提供培育體系,提供教材及師資培訓,及高端國際化人才培育任務。國內成立教育集團,在主要產業建立分院,沈陽為總部,核心區如山東、四川、華中、華南等地建立教育平臺,實現產教融合,并在沈陽新松公司設立實訓基地。新松公司還與東北大學聯合成立機器人學院,培育領軍人才、創新人才,形成機器人和智能制造未來發展的完整的人才培育鏈。
新松公司辦職業教育意義重大,智能制造引來了新的工業革命,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必然帶來了專業人才深刻地變革,引發了人才培育標準的重大變革。企業要適應并引領這一變化,不僅提供技術產品,同時還要提供專業人才。打通產業鏈,首先打通的是人才鏈。這也是我們所謂的供給側改革,即提供有效的供給,創造有效的需求。這是智能時代,解決東北振興的一條有效路徑,將開創中國制造發展新模式。
2024-11-27 15:42
2024-03-29 09:47
2024-03-25 09:17
2024-03-21 15:46
2023-11-03 14:31
2023-11-02 10:28
2023-11-01 10:34
2023-10-30 10:25
2021-12-01 10:34
2021-10-27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