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愉強表示,在雙方推進的過程中,主要難點集中于以下幾方面:一是對來料質量、尺寸的管控;二是工藝次序的調轉會否對產品品質有影響;三是哪些地方用機械手、要有幾個功能、投入多少、多久產生效益等;四是工藝、工序、工時上緊密合作。
“合作后期,美的空調組織了非常優秀的團隊,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們整個工藝流程,特別是我們在蘇州工廠組裝的時候,還派來品質、工程、生產、工藝等多部門人員一起裝配,邊檢邊調,這也是這兩條生產線能夠在這么短時間內做出來的重要原因。這種合作模式是博眾精工從事自動化行業15年來的首次,比肩美國、德國、日本的一些企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的空調技術部人員提出抽真空、母解、運行方自動等,是自動化行業幾乎沒有人敢做。我們和美的空調一起攻破世界級難題8項,行業級難題17項。”提起幾個月前的經歷,楊愉強感受頗深。
吳文新對《電器》記者表示,美的空調對推進智能化非常謹慎,空調行業競爭激烈,實施智能化生產在考慮成本節約的同時,一定要提升產品可靠性。“我們先做了3D模擬視頻,還花費7萬元做了模型,把每個工位標出來,并組織了一個團隊專門來研究每個工位,充分論證后才敢真正動手改造。”
楊愉強進一步補充道,自動化一定要規劃未來幾年的產品形態,否則投資巨大的自動化生產線在幾年后可能會過時,這一點美的空調早就考慮進去。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條線還具備可追訴性,自動化、智能化再配上C2M系統,生產線能夠實時掌握數據,未來5~10年用戶在使用中出現任何問題均可以追訴。
高自動化率目標確立
根據美的空調提供的數據,截至2015年,美的空調智能制造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機器人總數達到562臺,平均自動化率為16.9%,節約工人數量2.2萬人。
吳文新以一條生產線為例,詮釋出全智能生產線為企業帶來的巨大變化。一條普通生產線的換型時間為45分鐘,一次組裝合格率為97%,信息化品質控制點有6個,工人數量為160人,機器人數量為0個;與之相比,全智能生產線換型時間降至3分鐘,一次組裝合格率達到99.9%,信息化品質控制點升至108個,工人數量降至51人,機器人數量升至68個。
具體全智能工廠未來的計劃,吳文新表示,2011年美的家用空調用工人數歷史最多,達到5萬人,2015年減少至2.8萬人,2018年將進一步減少到1.6萬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機器人數量從2011年的50個上升至2015年的562各,2018年將達到1500個;自動化率從2011年的3%上升至2015的16.9%,2018年將達到50%;空調月產量從2011年300萬套上升至2015年400萬套,2018年將達到500萬套;交貨時間也從2011年的20天降至9天,這意味著客戶從下訂單到交貨,9天就可以完成。
“今后空調總裝線將只保留三成工人;零配件的生產線希望實現無人化。”吳文新還特別強調,推動智能制造技術是基于對多重因素的考慮,成本是第三方面因素,最重要的是智能制造技術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合格率的提升能增加客戶忠誠度。此外,智能制造技術可以實現柔性化生產,轉換產品型號的時間縮短至3分鐘,讓工廠可以生產多批次、小批量的訂單,甚至滿足個性化訂制需求。
2023-12-25 05:59
2023-12-23 06:16
2023-12-19 09:56
2023-09-02 10:16
2023-08-16 17:09
2023-08-16 09:17
2023-08-16 09:13
2023-08-15 09:31
2023-08-14 09:56
2021-07-21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