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工廠技術的不斷創新,工廠產品生產線實現再度升級,它的特殊之處在于所有產品都有一個獨特的射頻識別碼,能同沿途關卡自動“對話”,從而提高整個生產效率。
目前,工業無線化通信技術也是當前智能工廠探討比較熱烈的問題。專家分析,全球智能工廠自動化的無線通訊系統應用,每年將增加約40%.隨著無線技術日益普及,各家供應商正在提供一系列軟硬件技術,協助在產品中增加通信功能。智久自主研發的產品率先完成通信技術上的突破,旗下產品AGV更是使用射頻識別的先導者,射頻識別通常叫RFID,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就能讀取到RFID標簽上的指令。智久AGV小車就是通過地面上貼附的RFID標簽正確的判斷何時何處停車,此外,通過此功能還能正確判斷小車的位置,停車精度小于20mm!毋庸置疑,這樣可以使操作人員更方便的裝卸貨物,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給每個產品貼上智能身份證,讓不同地域生產的零部件無縫對接。作為一種無線電通信技術,射頻識別的原理并不復雜。“工業4.0”的核心是“物聯”。給產品貼智能標簽有幾種方式:條形碼、二維碼、射頻碼和傳感器。條形碼和二維碼必須進行近距離掃描,容易受水和化學品等腐蝕,而射頻碼可以穿透各種介質快速讀取。以前使用射頻碼系統之前,工人需要在電腦上手動掃描和輸入相關信息,不僅繁瑣而且容易出錯。如今新系統投入使用后,智能工廠庫存減少了30%,生產效率提高了10%,由此節約的資金高達幾千萬歐元。使用射頻碼也使得整個產品流程的控制更加透明化、實時化。
應用射頻碼系統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將智能工廠新技術融入原有流程,進行標準化生產。給每一個產品都貼上智能標簽,不管這些產品是哪里生產的,原來會哪種“方言”,進入流程后就必須說彼此能聽懂的“普通話”。
生產更加智能后,人怎么辦?隨著生產更加智能化,人工的使用有可能會縮減,“畢竟你要給工人發工資,但機器不用”。發展智能工廠系統的目的不是為了減少人力,而是提高生產效率,把人力轉移到更加靈巧和復雜的工序中去。
在談到人和機器的關系時,人始終能在智能生產中找到一席之地,因為人是整個生產體系中最靈活的一部分。智能工廠的生產方式是這樣的:工廠收到客戶訂購的產品需求,無需改造生產線,便可立即按照客戶的個性化要求制造。也就是說,智能工廠像積木那樣,可以被輕松拆解,然后組合成一種新的形式。
在智能工廠時代背景下,無線通信技術在實施便利性方面,對比有線通信技術具有相當的優勢,相信在今后的日子,無線通信技術的完善、可靠性、確定性與即時性、相容性等都會得到加強和完善。
2023-12-25 05:59
2023-12-23 06:16
2023-12-19 09:56
2023-09-02 10:16
2023-08-16 17:09
2023-08-16 09:17
2023-08-16 09:13
2023-08-15 09:31
2023-08-14 09:56
2021-07-21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