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V這塊市場是在外資巨頭虎踞中國市場之下的幸存“領土”,國產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將近90%,而其中中高端市場基本被沈陽新松、云南昆船智能裝備和北京機科股份三分天下,此外包括廣東嘉騰、廣州遠能物流、深圳凱歐等AGV廠商近年來發展也較為迅速,市場份額正不斷擴大。
事實上,外資AGV機器人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并不算晚,但由于此前中國AGV應用市場尚未真正打開,因此外資品牌并沒有花太多的精力挖掘這一市場,而這恰巧給了國內AGV企業搶占先機,扎根立足國內市場的機會。
此外,國內AGV機器人高性價比優勢以及為客戶提供的個性化服務也是國產廠商取勝市場的關鍵因素。據了解,在同類產品中,外資品牌的價格比國產品牌的價格高至少達到50%以上,有些甚至高出100%。
顯然,如此昂貴的產品,讓向來對價格極為敏感的國內應用廠家難以承受,尤其是對中小企業而言,其對產品性能的要求并不是太高。
盡管國內市場的AGV機器人基本都是磁條導航,而歐系品牌的AGV機器人卻以激光導航為主,激光導航的AGV機器人雖然質量好,但成本高,價格有時可高達數百萬元。
相比之下,國產品牌的價格或許更“接地氣”,產品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更符合眾多中國應用企業的口味。另外,國產品牌還擁有產品服務的本土化優勢,不僅售后服務更加方便,而且個性化定制能力更強。
不過,產品價格的參差不齊往往也意味著市場的惡性競爭拉開帷幕。相對于關節型機器人,AGV機器人細分領域的技術門檻較低,不少廠商都是由原來做物流裝配、叉車等領域的企業轉型而來,魚龍混雜。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約70家的AGV生產企業中,有近30家是最近兩三年新進入的企業,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價格戰已顯露端倪,不少原先公司的AGV產品價格“幾乎被腰斬”。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目前AGV機器人的主要配件材料基本都需要從國外進口,成本控制難度較大,但業內有部分企業為了拿訂單、搶市場,不惜犧牲產品質量,以達到節約成本、降低價格的目的,給同行帶來生存壓力,不得不降價銷售,這直接導致AGV行業的平均利潤不斷縮水。
國內AGV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相當于國外上世紀80年代初的水平。目前AGV機器人市場銷售規模仍偏小,存在巨大的供給缺口,2014年AGV機器人的出貨量或將翻一番,未來也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市場空間非常大。
不過,目前國內整個AGV領域尚未真正形成規模,價格戰就開始暗中發酵,這顯然有礙于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但換個角度來看,任何新興行業在高速發展階段難免會出現一些亂象,之后會相繼經歷洗牌,優勝略汰,然后才進入穩定有序的發展階段,AGV行業亦是如此。
2025-02-26 08:53
2025-02-25 10:56
2025-02-25 10:46
2025-02-25 10:29
2025-02-24 22:23
2025-02-24 22:22
2025-02-24 10:31
2025-02-24 10:11
2025-02-24 09:33
2025-02-24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