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來,肇始于2013年的機器人熱再度在上市公司中掀起狂潮,先后有亞威股份、京山輕機等多家公司通過聯手或收購方式與國際知名機器人公司謀求合作,拓展自身智能化產業鏈。
業內分析指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在行業需求、景氣度和催化劑等多個層面不斷超出預期,促進相關公司的機器人產業鏈布局不斷向縱深演進,中國裝備智能化步伐也隨之同步提速。
加速布局
隨著機器人景氣度不斷超預期,相關上市公司在領域的布局明顯提速。
經過兩月有余的停牌,京山輕機收購惠州三協加碼自動化業務的具體方案日前剛一出爐便得到市場高度認可。公開資料顯示,惠州三協成立于2001年,去年自動化業務收入約1.10億元,采用收益法評估,惠州三協100%股權評估值為4.505272億元,評估增值4.028452億元,增值率為844.86%,最終收購價格為4.5億元。京山輕機表示,從標的公司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續發展能力的影響角度來看,此次收購有利于優化公司產品體系和市場布局,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這并非上市公司加緊布局機器人產業的首例。就在幾天前的6月24日,亞威股份也發布公告稱,與世界頂級機器人制造商德國Kuka公司控股的Reis公司進行機器人業務合資經營和技術許可合作,從而由原有的板材成形機床業務正式進入機器人業務領域,推動主營業務的轉型升級步伐。
據了解,Kuka是全球汽車工業中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龍頭。根據合作協議,Reis許可亞威股份獲得生產全系列線性機器人和水平多關節機器人所需要的技術,亞威股份為此支付許可費611.1萬歐元,雙方同意由亞威股份再許可給合資公司以制造及裝配被許可產品;合資公司除制造銷售被許可的全系列線性機器人和水平多關節機器人產品外,還將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制造及銷售其他機器人產品,包括開發生產亞威股份機床自動化生產線所需各類專用機器人技術產品。
上市公司對機器人產業鏈的布局從去年起即出現明顯提速跡象,模式主要是采用與巨頭合作及加碼投資兩種方式。2013年4月,上海機電增資2000萬元入股納博傳動,其背后的控制人是全球精密減速機領域的龍頭企業日本納博;3個月后,秦川發展也發布公告,擬1.94億元投資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技改項目,同樣是致力于減速機的國產化推進。
景氣度爆棚
隨著人力成本的持續增長,以機器人為主導的自動化設備,越來越受企業歡迎,多家企業早已或正在開展各自的“機器人計劃”。
例如,奇瑞專門成立了機器人公司,并于2012年宣布將自己研發的200臺機器人投入應用,將在3年內打造初具規模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富士康也早已開始在生產線上推廣機器人,并表示到2014年要制造30萬臺機器人,用來取代生產線上單調、重復性高、危險性強的工作。
相關分析師介紹,在發達國家,工業機器人已成為自動化裝備的主流,汽車、電子電器、工程機械等行業已經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在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節約了巨額的勞動力工成本,避免了大量的工傷事故。
該人士同時強調,雖然工業機器人未來在許多領域替代人工將是大勢所趨,但由于設計和制造難度非常大,關鍵技術基本被ABB、發那科、安川等國外企業壟斷。
有中科院院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說,從結構上看,工業機器人主要由本體、伺服電機、關節減速器和控制器四大部件組成。目前,除本體外的三大關鍵部件中,減速器和伺服電機基本被國外公司壟斷,國內機器人整機制造企業在關鍵部件配套方面嚴重受制于人,基本沒有議價能力,以致整機制造成本與進口整機倒掛,在與國外企業的市場競爭中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這是中國相關上市公司通過合作或收購方式加緊打通產業鏈的重要原因。
2017-01-17 08:44
2016-12-14 09:16
2016-10-29 09:13
2016-10-29 09:03
2016-10-08 14:18
2016-09-27 08:52
2016-09-06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