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入、人口紅利卻減弱的背景下,工業機器人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調查發現,從2008年到2011年,中國的機器人采用率(即每10000名員工對應的機器人數量比例)提高了210%。2012年深圳的機器人企業產值平均增長速度超過了30%,個別企業的增速甚至達200%。近兩年,國家出臺了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多個省份都成立了機器人產業聯盟。按當前的發展趨勢,國際普遍預測,2014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機器人需求市場。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一直沒有真正形成自主品牌并具備一定規模的工業機器人產業。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速度慢、核心技術薄弱、市場份額和附加值較低。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外資品牌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占了中國國內市場份額超過90%。沈陽一家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的研發人員陳先生說:“我國企業在減速器這一機器人關節部位的關鍵元器件普遍依賴于進口,這讓我們整體上與國外先進水平至少還有一二十年的差距。”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機器人技術主題專家組組長趙杰建議,國產機器人可以先在低端產品方面突破,以此推動規模化應用,積累經驗后再向高端市場發力。
工業機器人引發制造業革命
近幾年,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迫使珠三角、長三角許多企業外遷,為了保持利潤,他們不得不將制造環節遷往人力成本更低的中國中西部地區、東南亞國家,甚至遷到人力成本低到不能再低的非洲國家。曾經的“世界工廠”面臨艱難的轉型。然而,暢想中總部經濟和品牌化進程對大多數普通制造企業來說非一朝一夕可得。“中國制造”將何去何從?
與此同時,世界范圍內正悄然發生另一場制造業的革命,同樣以遷移為主題,卻是與上述遷移方向完全相反的反向遷移。一位美國專家今年提出:“當我們將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制造技術相結合,將會發生一場制造業的革命。它使得美國企業家在本地建廠開工,生產出各種各樣的產品。這樣,中國還如何能與我們競爭?美國注定要重新獲得制造業的領導權,而很快就該輪到中國去擔憂了?!边@位美國學者提出的向中國制造業宣戰的三大技術相結合產生的制造模式,可以稱之為制造智能化,即智能制造。
工業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現代化智能裝備,即將成為制造業無法替代的高科技、高效率裝備。十幾年來,全球工業機器人需求快速擴張。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2002-2012年,全球新裝工業機器人年均增速約為 9%。其中,2010年和 2011年出現需求激增,201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產銷量達16萬臺。
據預計,到 2025年,有5%-15%的制造業工人將被工業機器人取代,全球裝機量年均增速為25%-30%,高于過去20多年的增長水平,但低于2011年和2012年的增速。
數據顯示,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快速增長:1999-2008年,安裝量每年都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2010年,我國保有量為52290臺,2011年為74317臺,實現了42%的年增長。目前,實際保有量應已超過十萬臺。2008-201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平均每年安裝量約15000臺,即使在全球經濟蕭條的2009年,銷量也在逆勢增長。2010年安裝量為14978臺、2011年為22027臺、2012年為24800臺。
全球對工業機器人需求最多的是汽車產業,占比為27.27%;電子制造行業的占比達22.82%,這與近年來消費電子領域的技術突破有很大的相關性;其次是橡膠塑料工業和金屬制品,占比分別為8.71%和3.62%。
根據IFR的預測,到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國,需求量達3.2萬臺,占全球總銷量的17%。
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大都關心如何將企業做大,它們動輒是幾千人、上萬人的規模。國外企業則更多的是追求技術領先,讓自己的產品在其他產品的生產制造中不可或缺。中國制造企業主要是靠價格和數量取勝,缺乏核心技術。隨著勞動力、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制造企業的利潤會越來越薄。放眼全球,以“數字化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而這個革命的主角就是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規模的普及和應用。
2025-01-10 11:48
2025-01-08 12:41
2025-01-08 12:40
2025-01-08 10:04
2025-01-08 10:00
2025-01-08 09:58
2025-01-06 12:42
2025-01-06 12:40
2025-01-06 12:33
2025-01-06 12:31